中文能力建設推動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

發佈時間:2020-07-20 08:47:00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姜國權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一帶一路,評價導向,首都師範大學國際文化學院,能力建設,中國通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近7年來,內涵越來越豐富,合作夥伴越來越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願同合作夥伴一道,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的復蘇之路、釋放發展潛力的增長之路。通過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需要有關各方通過有效對話、溝通與合作來實現。語言成為推動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因素。語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窗口,也是不同文明之間交流、交融的途徑。從歷史來看,語言的傳播和應用對人類發展進程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面對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今世界,語言交流已成為新形勢下有效開展國際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

隨著全球化和資訊化的不斷演進,多種形式的語言交流以空前的規模和深度進行著,語言傳播正處於深刻變化之中。中文既是中國通用語言,也是世界通用語言之一,有條件也有必要在推動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潛力很大,任重道遠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人口最多的國家。中文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也是“一帶一路”語言大家庭的重要成員。近年來,世界範圍內想要了解中國、傾聽中國故事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希望突破媒體壁壘和思維定式,盼望有機會學習和掌握中文,親身感受中國文化,真切體驗中國發展成就。有關數據顯示,全球使用中文的人數約佔世界總人口的20%,國際中文教育市場需求不斷增長,中文人才廣受歡迎。中文已經成為世界人民文化交流、溝通合作、增進友誼的橋梁與紐帶。

加強中文能力建設是推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基石。在國際交往中,有效對話需要基於語言共識、並在共同語言層面上進行,否則不僅無法實現溝通,而且容易産生誤解甚至誤判。當前,國際社會特別是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和地區對中文賦予更高期待,但“一帶一路”國家中能夠將中文作為外語熟練掌握、並能作為工作語言應用的人還不夠多,與實際需要之間還存在差距。作為一個重要的戰略問題,加強中文能力建設勢在必行、潛力很大、任重道遠。

加強中文能力建設,有利於使中文在更大範圍內和更深程度上融入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進程,承擔應有的國際交流責任;有利於破解共建“一帶一路”語言障礙問題,構建符合各方共同利益、可行的語言發展環境,提高跨文化溝通效率和效果,為有關各方帶來交往的便利;有利於增強各方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能力,增進了解、信任和友誼,從而更好地形成和堅持合作共識,共同開創“一帶一路”新的發展機遇。

互學互鑒,共生共贏

世界上的各種語言都是平等的。中文是世界語言大家庭的平等成員,也是建設性的一員,通過友好交流走近世界語言舞台中央。作為中文母語國,中國也要學習共建“一帶一路”有關各方的語言和文化,圍繞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以更廣闊的國際視野和更堅定的文化自信,客觀、理性地研判中文的未來角色和作用。加強“一帶一路”中文能力建設前景光明、道路寬闊。

雖然共建“一帶一路”有關各方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但是都具有一個共同基點,即需要圍繞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開展廣泛而深入的溝通交流。中國是多民族國家,有56個民族,民族語言眾多。各民族語言的交流交融有著悠久的歷史、堅實的基礎和豐富的經驗,這也為加強“一帶一路”中文能力建設提供了重要前提。在“一帶一路”語言大家庭裏,中文要與其他語言成員一道,堅持互學互鑒、共生共贏,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展“面對面的對話”和“背靠背的合作”。這也是“一帶一路”語言文化融合發展的重要歷史機遇。

堅持立足長遠的眼光。要遵循語言傳播的內在規律和國際慣例,做好走遠路的準備。既要尊重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各國各民族的語言多樣性和文化差異,又要與時俱進,主動適應、妥善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充分發揮中國文化獨特優勢,走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中文傳播可持續發展道路。

秉持開放包容的精神。要以深化國際中文教育為引領,依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亞投行等合作機制,推動構建“一帶一路”語言共同體,強化“一帶一路”語言合作機制建設,營造良好的語言交流氛圍,使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不同國家和民族的語言文化和文明相向而行,走團結合作之路,使人民感情更加親近、友好關係更加鞏固。

保持學以致用的態度。國際中文教育的最終落腳點關鍵在於應用。合作夥伴之間的溝通,應該使用共同的語言。任何一種語言,用得多了,就會成為大家會用、常用、想用的共同語言。中文要在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實踐應用中,不斷傳播發展,在應用中贏得更多的認同和支援。我們相信,“一帶一路”上懂中文、講中文的人會越來越多,中文能力建設將為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注入新的活力。

問題導向,培養人才

語言交流是一項系統工程、民心工程、未來工程。推動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歸根到底,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來實現的,需要結合時代要求,多方面加強新形勢下“一帶一路”國際中文人才培養。

一是推進國際中文教育理論建設。要堅持問題導向,從國際中文教育實踐所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出發,深入研究國際中文教育中的全局性、戰略性和前瞻性問題,特別是關於教育標準、中文水準考試評價導向、跨文化教育理論等方面的研究,不斷豐富和完善對國際中文教育發展規律的認識,增強理論的預見性,發揮理論研究的先導作用,科學回答國際中文教育“怎麼教”的問題,更好地指導國際中文教育實踐,服務於“一帶一路”中文人才培養。

二是推動國際中文教育實踐工作。以來華留學中文教育為切入點,全面總結外國留學生在華學習中文的基本經驗,科學回應中文作為外語“怎麼學”的問題。認真審視國際中文教育的現狀和未來,採取更多的實際措施,結合“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等現有機制,不斷優化“一帶一路”中文人才培養結構,統籌提升師資、教材、課程等方面的支撐能力,進一步提高國際中文教育品質。在語言學習層面,更加關注縮短語言認知差距,培養中文思維、中文意識和中文共識,更加貼近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實際需求,使更多的海外中文學習者通過努力成為新時代的“中國通”。

三是提升國際中文教育資訊化水準。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國際中文教育普遍採取線上教學方式,師生協同,克服諸多困難,運用資訊化手段,實現了疫情條件下“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經受住了這場疫情危機的考驗,保證了國際中文教育的持續進行。在資訊技術高速發展的形勢下,全面推進國際中文教育資訊化建設將使優質的國際中文教育資源充分整合,並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得到優化配置。下一步,我們應構建立足“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國際中文教育資訊化平臺,創設線上中文學習環境,增強國際輻射帶動能力,同時注意加強海外智慧財産權佈局和保護,以惠及全球各地更多中文學習者,為“一帶一路”中文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和便捷有效的支撐。

在加強“一帶一路”中文能力建設的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同包括“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攜手努力,為促進民心相通增添新的動力,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新的力量。

(作者:姜國權,係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首都師範大學國際文化學院黨總支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