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網路扶貧需協同發力

發佈時間:2020-07-17 13:42:34 |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馬玉娜 | 責任編輯:劉夢雅

關鍵詞:扶貧工作,網路運營,網路覆蓋,扶貧模式,網路行銷

隨著數字資訊技術快速發展,我國網民數量急劇增長,産業數字化快速推進,數字化消費蓬勃發展,網路扶貧亦呈現出新的發展局面。在今年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利用網際網路拓寬銷售渠道,多渠道解決農産品賣難問題”,這為我們更好推動網路扶貧指明瞭方向。

網路扶貧以數字技術賦能、引領貧困地區産業發展,為貧困群眾提供了自主脫貧的新手段、開闢了增收新空間。實踐表明,充分發揮網路扶貧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重要作用,需堅持動員全社會參與,促進多元主體協同發力,構建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網路扶貧格局。

網路扶貧是大扶貧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一種扶貧新手段,網際網路資訊技術已深入到扶貧工作的方方面面,有力促進了扶貧對象的精準識別、扶貧動力的內外融通、扶貧效果的可持續。

一方面,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廣泛應用,扶貧資訊急劇增長且數量龐大,資訊傳播呈現出時間上的即時性和空間上的廣泛性,扶貧産品與服務的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和市場化競爭得以順利推進,扶貧産品與服務供求雙方的交易便捷性和互動性得以有效提升,扶貧工作日益向縱深化發展。

另一方面,網際網路資訊技術以其特有優勢,塑造了新型的生活環境,催生了全新的扶貧手段。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農村網民規模為2.55億。網際網路與扶貧工作相結合,為農村貧困群眾開闢了參與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渠道,催生了貧困地區農産品銷售的新空間,推動了貧困地區與社會力量對接,使産業、技術、産品、服務等各種資源在貧困地區更好落地。

總而言之,通過網路扶貧,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可以通過勞動生産實現穩定增收,社會資源亦可以通過精準匹配實現供需對接。

重視網路扶貧的短板弱項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網路扶貧,取得顯著成效,建立起了網路扶貧資訊服務體系,實現了網路覆蓋、資訊覆蓋、服務覆蓋。但也要看到,網路扶貧的“協同力”依然不足,這成為制約網路扶貧發揮更大作用的重要因素。

以網際網路資訊技術為基礎,網路扶貧中的“協同力”不僅體現為網路平臺上供求雙方及中間服務商之間協作而産生的合力,更體現為不同應用系統之間、人與資訊系統之間等全方位協同而形成的合力。良好的“協同力”,能使個體獲益、整體加強,産生事半功倍的扶貧效果。在現階段的網路扶貧實踐中,各方主體尚未形成機制完善、制度合理的協同運作關係,影響了網路扶貧的工作效率和整體功能的發揮。

有些政府部門尚缺乏網路扶貧運作的意識和能力。在意識層面上,各地往往重視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卻對網際網路資訊技術的扶貧優勢缺乏了解,也缺乏對網路平臺和社會公眾利用網路開展扶貧活動意識的加強和引導。在能力層面上,各地一般缺乏與網路扶貧工作相關的戰略規劃、目標引導、組織協調、政策制定和人才儲備,難以有效利用網際網路技術開展扶貧工作。

部分網際網路企業亦缺乏扶貧工作的組織能力和平臺。目前農村電商市場上的主要網路平臺,在架構設置、內容板塊、技術應用、人員配置等方面缺乏扶貧工作方面的配套,在扶貧組織動員上存在公信力不足、組織化路徑缺乏等短板,這導致網際網路企業開展扶貧工作的能力不足。此外,不同網路平臺之間,以及網路平臺與貧困地區、貧困戶、當地企業之間,缺乏交流溝通的平臺,這也導致網際網路資源分散、各主體之間市場資訊不對稱。

此外,貧困群眾普遍缺乏網路運營能力和網路對接渠道,導致貧困群眾在利用網際網路技術開展創業就業時面臨諸多挑戰;社會公眾缺乏網路扶貧的主觀意識和參與渠道,導致出現網路扶貧産品和服務在市場上供求不平衡的現象。

多措並舉凝聚網路扶貧合力

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在助力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需以政府、市場、社會間的新型協作關係為基礎,科學界定各行為主體的職能,創新網際網路時代的社會扶貧參與機制,提升網際網路時代的貧困治理能力。

一是加強主管部門責任。制定相關優惠政策、法律法規、社會保障制度等,引領網際網路企業參與貧困地區的産業扶貧項目;搭建網路扶貧的政策服務平臺,建立資訊資源整合機制、數據共用機制、資訊溝通機制,助推各方主體遵守工作規範;與網際網路企業和社會組織合作開展智力扶貧,提升基層扶貧工作者和網際網路工作者的網路扶貧能力,以及扶貧對象的網路運營能力。

二是鼓勵網際網路企業持續創新。鼓勵企業充分利用資訊技術優勢,依託網際網路資訊平臺,聚集多元主體,開展協同扶貧的創新實踐。主要是鼓勵網際網路企業在架構設置、內容板塊、技術應用、人員配置等方面加強對扶貧工作的配套;探索“網際網路平臺+政府+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等多元化合作扶貧模式;探索多元化産品行銷模式,推動貧困地區農産品和文旅産品的網路行銷模式升級,持續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三是激發貧困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網際網路的資訊技術優勢,重點培育農村網路扶貧帶頭人,包括貧困地區的扶貧工作者、貧困戶、志願者等,以點帶面,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鼓勵貧困群眾充分參與網路扶貧的生産、傳播、銷售等各個環節,充分發揮貧困群眾的主體作用,增強他們利用網際網路脫貧增收的意識和能力。

四是開闢社會公眾參與渠道。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使網路扶貧活動引發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同時開闢多元化的社會參與渠道,廣泛動員社會公眾在網路平臺上參與扶貧活動,實現社會公眾參與網路扶貧常態化。

(作者係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