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門源馬興全兄弟倆返鄉做電商,帶領群眾脫貧

發佈時間:2020-06-18 15:10:46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姜峰,賈豐豐 | 責任編輯:劉夢雅

關鍵詞:青海,脫貧,電商,牛羊養殖

青海門源馬興全兄弟倆返鄉做電商,帶領群眾脫貧 回到大山,是為翻過這座“山”(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行走“三區三州”探脫貧)

馬興全(左)和馬興軍兄弟倆在電商辦公室裏查看網上訂單。本報記者 賈豐豐攝

核心閱讀

從考上大學走出達坂山,到回鄉創業幫助鄉親們再翻過貧窮這座山,在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一根細細的網線成了馬興全、馬興軍兄弟倆戰勝貧窮的得力助手。

成立牛羊養殖銷售公司、嘗試開展牧場旅遊、創辦電商服務站……在擺脫貧困的過程中,他們為鄉親們帶去一種信念:只有人翻過的山,沒有山擋住的人。

“青海長雲暗雪山”,壯闊詩句的背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不甘與掙扎:這裡不只有惡劣的條件、閉塞的環境,還有一代又一代傳遞著的貧窮生活。

對於出生在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的馬興全、馬興軍兄弟倆來説,巍峨綿延的達坂山哺育了一代代門源人,卻也帶來了難以逾越的閉塞和貧窮。“考上大學,讓我們走出了達坂山,走進了富足的現代生活,但家鄉的人們還面臨著貧窮這座山。”

於是,想方設法走出大山的兄弟倆,又毅然決然回到大山,懷著帶領鄉親們脫貧這個更大的願望。

只有人翻過的山,沒有山擋住的人。在門源,有這樣一群人,正沿著一根細細的網線,努力翻過貧窮這座大山。

記憶與選擇,兩個大學生回村了

“馬家出去兩個大學生,回來了一雙。”2016年的春節還沒過完,這個消息就在北山鄉金巴臺村村民中傳開了,大夥想信卻不敢信。

“走出去的艱難不言而喻,回來也不是一句話的事。別説大家了,我們自己也糾結。”馬興全回憶起當時的決定,至今仍然難忘,“如何説服父母、如何面對鄉親們的議論?説是創業,拿什麼創?怎麼創?”一面是對未知的焦慮,一面是翻涌的記憶。

小學時,捉襟見肘的家境和父親到處借錢的身影,成了馬興全對貧困最深的印象,正如他後來總結的:“對我來説,貧困的滋味是鹹的,和眼淚是一樣的味道。”

在門源,貧困的並不只有馬興全家。“低矮的門樓進個架子車都困難,被柴火熏得烏漆麻黑的墻壁長滿了雜草梗子。”兒時村裏的樣子,他記憶猶新,“誰家都好不到哪去,可世世代代不都這樣嗎?”

後來去外地讀書,見了繁華的景象,才體會到落後的滋味。“那時候就經常想,鄉親們天生就應該貧困嗎?怎樣才能拉他們一把,翻越那橫亙在鄉親們心中、腦中的‘大山’?”

返鄉創業、讓富裕走進大山的想法在馬興全心裏扎了根。馬興全把想法告訴了弟弟,沒想到倆人一拍即合。可如何説服父親?誰也不敢開口。

作為村裏人交口稱讚的對象,兄弟倆是父親馬良元最大的驕傲。大兒子馬興全考上了長安大學,成為全村的第一個大學生,尕娃馬興軍考到了吉林財經大學。“在全鄉算走得最遠的!”“老馬的苦沒白吃,將來肯定有享不完的福。”這些是馬良元百聽不厭的話。

“要是你們回來,我就當沒生過兒子!”聽到兒子要回來的想法後,父親只撂了這樣一句話。

堅持與成長,農村天地大有可為

“胳膊能不能拗得過大腿,沒拗怎麼知道?”打廣告、拉客戶、建倉庫、聯繫貨源……經過幾個月忙活,2016年,一個做牛羊肉預售的網店開業了。看著兒子忙前忙後,馬良元不同意又有什麼辦法呢?嘴上沒説好話,可實際上已經在到處幫忙了。“他們瞄準當地的特産牛羊肉,做起了預售,投入成本少,銷路也很廣。”算了算兄弟倆年底的收入,馬良元感覺到了些許欣慰。

但網店規模較小,資金風險大,貨源不穩定,肉質也沒法保證。2017年初,拿著預售的收入,再加上東拼西湊的錢,兄弟倆一合計,成立了一個集牛羊養殖、銷售為一體的公司。“倆沒啥經驗的毛頭小夥子,就憑一腔熱情,能把養殖規模有上千頭牛羊的公司運營起來?”父親嘴上沒説,但暗地裏不由得打了問號,揪緊了心。

哥哥馬興全負責後方生産,弟弟馬興軍負責前方銷售。聽起來分工明確,可對沒有任何養殖、運營經驗的兄弟倆來説,註定艱難!“上千頭的牛羊,光一天吃飼草料就要花六七千塊錢。”一邊是牲畜似乎永遠喂不飽的肚子,一邊是公司填不平的資金缺口,馬興全開玩笑:“休息的時間都在想著去打草。”

弟弟馬興軍也不輕鬆。為了打開銷路,他到處跑酒店、找公司,聯繫訂單,甚至在展銷會上現場架起高壓鍋、倒進礦泉水,煮起牛羊肉來。“我現煮現賣,用煮肉的香味吸引顧客。別説,這招還挺管用!”後來,隨著訂單逐漸增多,馬興軍又積極拓展線上銷售渠道,為了盡可能保證牛羊肉的鮮美,他們還給每一個訂單附上具體做法,連花椒、生薑和鹽都給裝好。

“政府也給力,不僅協調了優惠貸款、減免了稅費,還幫著蓋了養殖大棚,甚至連路都修到了養殖場的大門口。”大約半年後,公司挺過了最難的時期,不僅還清了前期所欠的債務,還略有營利。兄弟倆想著擴大規模,吸引牧民入股、建設冷庫廠房。如今,公司已經成了縣裏牛羊肉銷售行業的排頭兵。

“老馬家的尕小夥,幹啥啥成!”鄉親們的交口稱讚,讓馬良元別提有多高興了。

帶動與回饋,為鄉親們打開一扇窗

門源是青海頗有名氣的“網紅打卡地”,而金巴臺村又是花海腹地。前年,馬興全兄弟倆依託養殖場,嘗試開展牧場旅遊、牧場體驗。光去年夏天,他們就接待了2000多名遊客。馬家養殖場附近的廣場成了村民們最愛扎堆的地方。“在這,能見到大山外面的人,聽到大山外面的世界呢。”一個村民説。

打開馬興全的手機,一個名叫八爪同城的電商APP極為醒目,點開一看,銷售的除了牛羊肉,還有極具當地特色的點心、炒麵、酥油等。“很多産品並不是我們公司生産的,有的是鄰居們在做,我正好給他們提供一個銷售平臺。”

如今,兄弟倆的公司成了不少村裏人就業的新選擇。公司裏,7個大學生成為智慧養殖、線上線下聯合銷售的主力軍,他們創辦的電商服務站也已經吸引了4家本地小微電商入駐。

同村的馬有魁是海北藏族自治州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名學生,前陣子放假時跟著馬興全做了一段時間電商。“幾個月下來,我對網路銷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發出很多想法。”他説,“現在全省都在推進綠色有機農畜産品示範省建設,有很多政策優惠,這也是我們縣的優勢。將來我也想通過電子商務的形式,做一些有機農産品交易。”

大學生原來也能放羊,牲畜也能戴智慧監測項圈,放牧也可以用無人機……馬興全兄弟倆一次又一次刷新著鄉親們的認知。驚訝之餘,大家紛紛學習模倣:買智慧手機的多了,輟學打工的少了,對網速的要求高了,各種直播短視頻軟體在村裏走紅了。

“接下來,我們計劃在外地設立直營門店、完善銷售網路,另一方面提升養殖水準、擴大養殖規模,讓更多的鄉親們參與進來。”説起未來的打算,馬興全信心滿滿。

在馬家兄弟倆心裏,貧窮這座大山,距離跨越只有一步之遙。“我們要跟鄉親們一起翻過去。”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