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後,據我們了解,‘一帶一路’沿線有一部分在建項目出現了停工停産的情況,最高峰時達到1/3。這裡既包括當地政府出於防疫考慮限制開工的情況,也有全球物流、材料供應鏈停滯和人力資源跟不上的情況。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逐步到位,我們現在看到的情況是,一些國家迫於經濟壓力在疫情防控同時加緊復工復産。這方面給我印象較深的一點是,相比之下,疫情對其影響反而不是最主要的,很多國家擔心的是由失業率上升帶來的政權動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共同抗疫中有很多令人感動的故事,而要克服疫情對本國或本地區經濟的影響,同樣有很多事要做,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採訪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周勇圍繞這些話題,談了自己的看法。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工程項目建設,現在存在一個普遍的情況,是復工復産距離達産還差很遠。同時,由於工期拖延、材料運輸成本增加、管理費增加,投資方、業主和工程公司之間的合約糾紛難以避免,這些問題會慢慢顯現出來。同時,我們也關注到,即便一些項目所在國一直以來受到我們的幫助,但出於對新冠肺炎的恐懼,這些國家仍然會給一部分中國公司和員工貼上標簽。我想,這就需要我們做大量的解釋溝通工作,比如我們主動在項目所在國做捐贈,比如我們派出工作組和醫療隊,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在使領館的統籌之下,也幫助所在國一些部門、醫院做一些相關工作。”談及具體問題,周勇這樣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暴發後,非洲、南亞一些國家經濟受到重創,同時,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甚至一度出現負值,也讓一些一直以石油財政維持發展的國家存在暴發債務危機的隱患,而我國與這些國家合作“一帶一路”項目建設時,參考的是這些國家的主權信用擔保,如果這些國家暴發債務危機,那麼這些項目實施的可能性需要重新評估,這也對“一帶一路”建設帶來很大的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説,逐步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從‘一帶一路’項目推進角度看,我認為債務的迴圈也要重視,我國政策性金融機構要針對非洲一些國家的債務情況進行分析,甚至要與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相關負責人共同研判,哪些項目先開工,哪些項目後建,哪些項目緩建,要有一個整體的安排。這方面作用如果能發揮好,也會給這些國家經濟疫後重啟帶來推動力。”周勇這樣説。
山川雖異域,風月卻同天。中國疫情防控的經驗,也成為其他國家抗疫的有力支撐。“我們高興地看到,阿爾及利亞、埃及這些‘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非常認同我們的抗疫理念,所以我認為,‘一帶一路’建設當前遇到的困難是暫時的,這種暫時狀態可以1年為限,第一要持續防控,第二是期待疫苗研發成功,我對‘一帶一路’建設充滿信心。”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周勇強調,當前,對於身處海外的員工,要做到雙穩——穩住人心,穩在當地。“我們在海外工作的員工有8萬多人,其中2萬多人是我們派駐的,其他員工是屬地化的。要在抗疫的同時進行建設,我們提出了兩爭,一定要力爭不發生聚集性疫情,一定要力爭不發生疫情感染出現病亡情況。同時要做到兩保,即保障海外員工的生命安全,保障海外資産的安全。今年一季度,我們公司的訂單增長了28.8%,我們參與招投標的項目數量並沒有減少,但這些訂單拿到手之後,其開工的時間可能會延後,因此我們的營業收入出現了個位數的下降。”周勇這樣説。
員工隔離影響效率,但在周勇看來,這是企業必須付出的代價,“有一失必有一得。公司太大,疫情前我們都很難説清楚在海外到底有多少個項目。疫情發生之後,我們優化了資訊化管理,現在所有人都需要刷臉,統計出在海外共有736個項目,同時還解決了農民工工資支付的問題。”雖然抗疫保生産的任務目前較為艱巨,但通過對周勇的採訪,我們堅定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