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為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發展之路建言

發佈時間:2020-06-15 14:56:16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李亞南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中醫藥救治,臨床試驗設計,傳承創新,中醫藥事業,中醫藥科研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中西醫協同作戰,取得了重大的戰略成果。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動中醫藥創新與現代化,促進中醫藥的國際化發展,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將中醫藥納入國家公共衛生體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表示,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在控制症狀、降低輕症轉重症的比例、提高重症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中醫藥早介入、早使用,能有效阻斷輕症轉為重症。二是中醫藥救治應當有自己的陣地。國家中醫藥局成建制派出國家中醫醫療隊,接管方艙醫院和定點醫院重症病區,探索形成了以中醫藥為特色、中西醫結合救治的系統方案。三是堅持中西醫結合,發揮了中醫藥和西醫藥優勢互補的作用,顯著提高了重症救治效果。四是堅持臨床科研一體化,堅持以療效為導向,邊臨床邊研究,快速篩選出了臨床療效確切的“三藥三方”。

為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疫病防治獨特作用,張伯禮建議,未來應進一步完善重大傳染病防治體制機制,確保中醫藥第一時間參與到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第一時間了解疫情、全程參與;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加強中醫藥人才儲備;在中醫院加強P3實驗室等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中西醫並重促進基層慢病管理

近年來,中醫藥在慢病防控領域的作用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政府相繼頒布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提出“完善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網路”、“促進中西醫結合”等措施,為促進中醫藥防治慢病指明瞭路徑,同時號召“加快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建設”、“加快推進中醫藥科研和創新”,以切實推動中醫藥的現代化和創新發展,更好地滿足當代防病治病的需要。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國辰表示:“中醫藥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廣大基層老百姓,特別是老年人群,對於中醫藥有著普遍且強烈的文化認同。因此,為全方位全週期提升人民健康,堅持中西醫並重、打造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的健康發展模式,是符合中國特色和人民需求的解決方案。”

北京醫院院長王建業指出:“中醫藥在慢病管理方面,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方面有獨特優勢。因為中醫的養生、運動、膳食等理念,對於慢病的改善、防治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當前,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居民生活方式、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狀況等對健康的影響逐步顯現,冠心病、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病已成為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阿斯利康醫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彬稱,加強中西醫並重,彰顯中醫藥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優勢,需要從以下幾個維度實現:要有學術支撐,包括加強和規範循證醫學數據和真實世界數據收集和研究;要有政府的導向和支援;要在廣泛基層醫療機構落實基層慢病防治工作。

加強科技支撐促進中醫藥品質提升和國際化發展

張伯禮指出,當前,中醫藥事業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但是仍有三大問題需要解決:一是要提供更多科學的臨床療效證據;二是要利用現代化的生産方式來保證藥品的高品質、高品質;三是要規範化種植和管理以實現無公害中藥材。“我們需要以療效為根本,以現代科技為支撐,以標準為引領,通過引進全球先進研發及産業技術,助力中醫藥現代化,推動中醫藥走向國際,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心相通,共用中醫藥健康服務。”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主任醫師劉宇揚表示,西醫更遵循循證證據和指南推薦。“中藥需要有更嚴謹臨床試驗設計,有更好的循證學證據,才能被國際認可,真正走出國門,讓我們醫生在指南指導下進行臨床實踐。目前已經存在一個唯一進入《歐洲心血管指南》的中藥,其通過嚴謹的試驗設計,獲得高品質證據,值得借鑒。”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余海洋表示,綜觀中醫藥的幾千年的發展史實際就是中醫藥的創新史,推動中醫藥科技創新,首先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其次要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創新發展中醫藥。

黃彬認為,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興資訊技術的高速發展,從現代科學層面來規範和擴大中醫藥的使用,已成為可能。推動先進資訊技術和傳統中醫藥學的融合發展,特別是從關鍵技術研究入手,重視臨床療效的評價、作用規律的認識和規範化的應用,成為行業內外的共識。(李亞南)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