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五年的脫貧攻堅,陸續進入收官階段,不少地區交出了精準扶貧“答卷”,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清零”,通過了達標驗收。但是脫貧達標驗收過關,並不意味著已經徹底脫貧,一定程度上有返貧的可能性。因此,須擯棄盲目“慶功”的思想,要繼續給力不撤力,做好戰貧的“後半篇文章”,讓脫貧攻堅更具成色,以時間來檢驗戰貧效果。
實施脫貧攻堅戰略,是讓致富路上掉隊的群眾迎頭趕上,實現共同富裕。通過扶智與物質幫扶,讓貧困群眾學到致富技能,實現自力更生奔小康。當然,政策扶持也好,人力物力幫扶也罷,不是幫一生扶一世,終有“斷奶”之時。幫扶措施退出之後,不妨多“回頭看”,貧困戶是否實現自我“造血”,能否在致富路上行穩致遠,這些問題在達標驗收後需要深度思考,也是徹底脫貧的尺規度量。
脫貧攻堅經得起時間檢驗,在達標驗收後還得“趁熱打鐵”,“乘勝追擊”,讓致富路子更加寬廣,致富産業更加興旺,脫貧戶富得更加堅實,避免出現“抽刀斷氣”,一放手就掉隊,一鬆勁就返貧的現象。
物質脫貧之後,還需思想脫貧。在精準扶貧幫扶下,物質達到“兩不愁三保障”。同時,要繼續加大思想扶貧,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丟掉“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增強致富意識。鼓之以勁、勵之以志,攻克貧困的定勢思維,堅定想要致富的思想動力。
繼續增強“造血”功能,從行動上走向富裕。幫扶責任者要當好參謀,為脫貧戶出謀劃策,讓其會“漁”而不依賴“魚”。扶持政策再細化、再精準,注重脫貧群眾的再生産,確保把脫貧産業做得更精深,走出一條適應市場、符合消費的生産之路。要結合市場前景,分析項目的可持久性,助力農村産業適時調整。要以市場為風向標,注重供求關係,緊跟市場需求,為脫貧群眾帶來持續效益。
繼續增強“兜底”功能,從政策上走向富裕。少數貧困戶因殘、因病等致貧,缺乏“造血”的必要條件,需要政策長期“兜底”。如農村低保、醫療救助、特困救濟以及公益性崗位等,要持續加大“兜底”力度,確保最後一級保障堅強有力。達標驗收過關後,兜底政策不減弱,公益性崗位不“失業”,讓這類脫貧者細水長流,擁有較穩定的收入來源。
(作者單位:四川宜賓市敘州區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