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馬鈴薯的“復興之路”

發佈時間:2020-06-13 15:00:25 | 來源:農民日報 | 作者:楊丹丹 | 責任編輯:劉夢雅

關鍵詞:安徽,界首,馬鈴薯

夏收季節,安徽省界首市陶廟鎮趙莊村欣欣家庭農場種植的40畝大棚馬鈴薯效益頗豐。“自從國家推行馬鈴薯主糧戰略後,我就回家鄉學著種植馬鈴薯。經過5年多的摸索,技術趨向成熟。今年馬鈴薯的市場行情不錯,剛上市就賣到了每斤2元的價格。”家庭農場負責人王盼介紹,除去成本外,每畝地的收益接近6000元。賣完馬鈴薯後,他將在大棚裏栽上西瓜,西瓜成熟後再種一季蘿蔔或青菜。

在界首,像王盼這樣回鄉種馬鈴薯的新型經營主體正呈幾何倍數增加。今年,“界首馬鈴薯”成功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該市通過開展産業合作,建設示範種植基地,帶動全市相關經營主體種植馬鈴薯,以期形成10萬畝種植規模。

産業發展幾經起伏

“界首市馬鈴薯種植始於1930年,新中國成立後才逐步投入大田生産。1953年以後,在原界首縣委的重視下,全縣掀起馬鈴薯生産高潮,種植水準大大提高。到1995年前後,界首馬鈴薯生産達到鼎盛時期,全市種植面積近10萬畝,産品銷往全國各地,並出口到東南亞,享譽國內外。”界首市農業農村局局長任永昌介紹,“2000年以後,因種植技術保守落後、管理水準低下、市場運作無序、産品收益低等多方面因素,界首馬鈴薯産業大幅滑坡,種植面積大幅減少,最低時播種面積僅5000多畝,馬鈴薯生産陷入低谷。”

2014年,按照界首市委、市政府要求,由農業部門牽頭實施馬鈴薯産業振興計劃。在前期大量調研分析的基礎上,農業部門找出了馬鈴薯産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癥結,結合該市農業生産特點和結構調整佈局,決定在陶廟鎮趙莊村建設馬鈴薯高産示範園(現為阜陽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在泉陽鎮胡集村建設現代農業高科技示範園(現為省級農業科技園,2020年4月29日獲批國家級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大力推廣設施馬鈴薯種植模式。

界首市一方面引進山東滕州馬鈴薯種植“土專家”進行示範種植指導,引導本地農戶改變傳統種植模式和習慣,推廣精細播種管理技術;另一方面加強與國內外馬鈴薯科研機構的合作,國家馬鈴薯産業技術體系合肥綜合試驗站把界首列為示範縣,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安徽工作站落戶界首市泉陽鎮高科技園區。該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抽調3名技術專家,攜手安徽農科院馬鈴薯技術攻關團隊,進行新品種、新技術、新機械等方面的試驗示範。安徽豐絮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頭,與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和馬鈴薯生産企業聯合成立安徽省馬鈴薯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立足産學研結合,解決産業發展共性科技問題,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逐步實現馬鈴薯生産品種專用化、種植區域化、生産機械化、經營産業化、産品品牌化,為提升界首市馬鈴薯産業發展水準提供了保障。

2016年,界首市馬鈴薯種植面積由2014年的不足1萬畝恢復到3萬畝,平均單産由2014年的2400斤提高到5000斤,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也培育出了一批馬鈴薯産業能人,通過以點帶面,快速輻射推廣開來。

現代科技助力復興

界首市是國家馬鈴薯産業技術體系合肥綜合試驗站示範縣,也是安徽省馬鈴薯作物引才引智示範基地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馬鈴薯“雙減”項目示範縣。安徽省農科院馬鈴薯科研團隊多年來一直在界首開展設施馬鈴薯生産關鍵技術攻關研究與示範推廣。

常年在界首市進行新品種、新技術、新機械等方面的試驗示範的廖華俊研究員介紹:“這些年界首市重點示範推廣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推廣、‘三膜’覆蓋、水肥一體化、全程機械化等技術,大大減輕了馬鈴薯病蟲害的發生,減少了生産資料投入,降低了生産成本,提高了生産效率,大棚設施馬鈴薯收穫時間較露地馬鈴薯提前1個月以上,效益明顯提高。今年大棚馬鈴薯收穫較往年早上市10天左右,截至目前平均畝産3500斤,最高單産5000多斤,地頭批發價格平均1.9元/斤,最高批發價格2.3元/斤,最低1.6元/斤,平均每畝收入達6650元,效益可觀。”

“免催芽全程機械化生産的技術整合使得當地老百姓種植馬鈴薯的熱情大大增加。”閆衝衝博士向記者介紹,傳統馬鈴薯種植前需要進行人工催芽,人工催芽成本在80元/畝。催芽後馬鈴薯芽長2-3cm,無法進行機械化播種,只能人工播種,大大提高了馬鈴薯種植成本。經過研究,項目團隊發現,通過適度增加播種深度(種植深度在壟面10cm以下),提前播種時間(二膜種植12月中下旬,露地地膜覆蓋農曆新年前),可以在不催芽的情況下達到與催芽種植同時上市效果。通過解決以上技術問題,目前團隊在安徽地區大力推廣開溝起壟、施肥、播種、覆土、打封閉除草劑、鋪滴定管、覆蓋地膜一次性完成的全程機械化馬鈴薯播種技術,該技術每畝可節省人工成本200元左右。

此外,他們還在不斷探索適宜安徽地區的馬鈴薯新品種選育和推廣。安徽地區傳統種植的馬鈴薯品種主要以早大白等為主,該品種白皮白肉橢圓形,市場認可度不高,通過結合市場需求,引進推廣了黃皮黃肉長圓型的荷蘭系列馬鈴薯,該品種生長期短,口感好、市場認可度高,平均售價要比早大白高0.1元/斤以上。該品種的推廣,不但改善了馬鈴薯種植的茬口安排,而且提高了馬鈴薯種植戶的經濟效益。

多措並舉大有可為

為了做好産業發展風險防範,形成市場風險分散共擔機制,界首市率先探索實施了馬鈴薯價格指數保險和馬鈴薯收入保險,財政給予80%的保費補貼,確保馬鈴薯種植戶每年獲得不低於5000元/畝的收入,給馬鈴薯種植戶吃了一顆定心丸,也為界首馬鈴薯産業的順利發展保駕護航。

當地通過多種舉措擦亮“界首馬鈴薯”品牌。“界首馬鈴薯”于2016年獲得農産品地理標誌認證,1家企業通過馬鈴薯無公害農産品認證,5家馬鈴薯生産企業獲得綠色食品認證。2019年馬鈴薯成功創建安徽省特色農産品優勢區;“界首馬鈴薯”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對於加強“界首馬鈴薯”原産地保護、進一步打響“界首馬鈴薯”商標品牌、提升農産品附加值和維護市場聲譽、促進界首馬鈴薯産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馬鈴薯種植土地流轉、務工帶動、入股分紅、訂單收購等形式,每年可帶動3000戶以上貧困戶脫貧增收,陶廟趙莊村和泉陽胡集村兩個貧困村通過發展馬鈴薯産業,村集體經濟收入分別達到33.46萬元和40.12萬元。其中陶廟鎮趙莊村被認定為國家級馬鈴薯“一村一品”專業村,泉陽鎮胡集村被認定為安徽省級馬鈴薯“一村一品”專業村。

任永昌介紹,下一步通過規劃和項目引領有序推進馬鈴薯産業發展。結合省級現代農業科技園創建,制定馬鈴薯發展規劃,推進馬鈴薯標準化基地建設,爭取形成10萬畝馬鈴薯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界首馬鈴薯”良種脫毒繁育中心、加工倉儲物流平臺和電子資訊服務平臺、保鮮貯藏庫、加工及分級包裝流水線等項目,實現一二三産融合發展。通過標準化的種植保障馬鈴薯産業持續健康發展。新建基地採取標準化種植管理模式,按照制定的馬鈴薯標準化技術操作規程進行種植管理,通過農藥、化肥減量,增施有機肥及生物菌肥,提高馬鈴薯品質,建立馬鈴薯品質溯源體系,産品統一收購、統一分級包裝、統一銷售,使“界首馬鈴薯”在未來市場競爭中佔有先機,以保障馬鈴薯産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