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戰略成效顯著

發佈時間:2020-06-13 15:00:2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羅來軍 | 責任編輯:劉夢雅

關鍵詞: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戰略成效顯著_觀點庫_觀點中國

羅來軍 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

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是重大國家戰略,在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發揮了積極的重大作用。長江經濟帶具有獨特優勢和巨大發展潛力,既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還是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又是沿海沿江沿邊全面推進的對內對外開放帶,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多年來,長江經濟帶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在推動長江上中下游地區高品質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頂層、中層設計基本完成

頂層設計指的是《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這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總規,更是綱領性文件。中層設計指的是國家有關部委和沿江11省市針對規劃落實,制定了一系列專項規劃、政策文件和實施方案。如:水利部《長江岸線保護和開發利用總體規劃》《長江經濟帶發展水利專項規劃》《長江經濟帶沿江取水口、排污口和應急水源佈局規劃》、生態環境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專項規劃,還有各省市陸續制定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至此,長江經濟帶“1+N”模式的規劃政策體系已經形成,規劃引領的先導作用在發展過程中被充分運用。此外,立法進程加快推進,2019年1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草案)》迎來首次審議,這將是我國首部流域性的法律文件,未來長江經濟帶有望形成“1+N+1”的規劃政策和法律體系。

(二)生態環境保護修護持續改善

長江經濟帶生態資源稟賦、生態系統獨特、生物種類繁多,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區。在“共抓大保護 不搞大開發”政策指引下,一系列針對生態環境保護修護的專項行動得以有效開展,其中“4+1”工程取得明顯成效。國家發展改革委2019年11月底的數據顯示,長江經濟帶優良水質比例達82.5%,優於全國平均水準,劣Ⅴ類比例為1.2%。長江幹線非法碼頭已徹底整改1361座,1318萬畝土地造林綠化,長江生態屏障得以鞏固。

(三)經濟指標穩步提升

四年來,長江經濟帶經濟增長態勢較好,基本處於中高速水準,經濟總量逐年提升。2017年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産總值從2016年的33.3萬億元增加到37.38萬億元,增量4.08萬億元;2018年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産總值40.30萬億元,增長7.4%;2019年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産總值45.78萬億元,增長6.9%,總量已佔全國46.20%。

(四)創新驅動發展持續向好

自主創新取得突破。長江經濟帶多省市加快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上海、湖北、重慶、四川等省份走在前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新型省份加快建設。産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一産、二産、三産結構不斷優化,三産發展趨勢最佳,現代工業體系逐步形成。2019年,沿江11省市3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獲國家發展改革委重點支援建設。

(五)開發開放程度不斷深化

從我國開發開放的宏大藍圖中可以看出,長江經濟帶對外通過“一帶一路”“陸海新通道”等,銜接廣袤的歐亞內陸和南亞、東南亞等遼闊海洋,對內輻射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聯動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開發開放格局不斷深化。目前,我國已掛牌的18個自貿區中,有7個(其中2019年新批復設立2個)位於長江經濟帶,這是長江經濟帶對外開發開放的重要平臺和窗口,是推動區域經濟“引進來”和“走出去”的主要支撐。

(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加快建設

四年來,長江經濟帶“鐵水公空”多式聯運協調發展,有效促進了區域內外交通互聯互通,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基本成型,“黃金水道”的優勢和效益開始顯現。目前,長江航道航運能力明顯提升,數據顯示:5萬噸海船可直達南京,萬噸輪船可達武漢,3000噸級船舶可常年通達重慶。沿江港口、綜合保稅區協同發展力度加大,航運效率獲得提高,運輸成本進一步降低。

(七)共抓大保護形成強大合力

一是在國家生態環境保護修護的嚴要求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絕大部分已經得到整改,生態系統發揮出對經濟增長的強有力支撐。二是建立健全國土空間管控機制,劃定54.42萬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佔帶內國土面積四分之一。三是生態補償機制探索初見成效,一方面,建立省內生態補償機制,另一方面,簽署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如:雲貴川、浙皖等。四是三峽集團、國家開發銀行等多家央企或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共抓大保護工作,提供穩固的金融支撐。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