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國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發佈時間:2020-05-29 16:58:46 | 來源:學習時報 | 作者:黃錕 | 責任編輯:王東海

關鍵詞:産業鏈,黏合度,交叉監管,分散供應,大國博弈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重要講話精神,5月20日,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習時報社、公共經濟研究會以視頻/通訊方式舉辦“全球化變局與中國産業鏈安全學術研討會”,重點研討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影響和全球化走勢研判、常態化疫情防控與維護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構建雙迴圈發展格局與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競爭力等問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的專家學者發表了看法和建議。
  疫情對世界經濟和全球化走勢的影響
  世界經濟秩序深度調整不可避免。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認為,這場世界疫情以其高傳染性和致命性在現代全球化交往體系中給世界經濟秩序帶來了劇烈影響。一是全球經濟同步深度下滑,特別是在疫情衝擊下出現了與傳統經濟危機內生性崩塌不一樣的經濟社會停擺。二是世界金融和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前所未有的超級波動,表明疫情帶來的恐慌和金融的脆弱性已經突破歷史,對於未來經濟變化的認識需要突破傳統的認知框架。三是為應對疫情的經濟衝擊使各國同步採取了超級寬鬆政策,政策力度比“大蕭條”和2008年金融危機的力度都要大,開創了一個新的政策歷史。這三大變化將帶來世界經濟秩序深度調整。一是全球化可能會加速逆轉;二是中美之間的大國博弈將激化上升到新的高度,甚至會發生一些質變;三是世界經濟可能在疫後迎來超級大停滯,從而導致世界經濟秩序進一步發生重構。
  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巨大衝擊,但引發新一輪全球經濟或金融大危機的可能性很小。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王小廣認為,四個因素可以有效避免大危機的出現:一是美國經濟的基本面還沒有顯示出現大危機的基礎。美國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盈利情況總體處於歷史上的高水準,美國乃至全球金融體系特別是銀行體系基本處於安全狀態。二是我國疫情防控的經驗表明,只要認識到位、措施有力,就能戰勝疫情。三是疫情在全球暴發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中最大風險是因極度的恐慌蔓延而導致的金融市場流動性危機,如能有效控制全球金融市場流動性危機,避免新一輪經濟或金融大危機就有了重要基礎。四是針對短期經濟大衰退和暫時性高失業率採取有效對衝措施,就能有效避免金融市場大動蕩轉化為一場新的經濟或金融大危機。
  疫情將使經濟全球化發展遭遇更大阻礙,甚至出現倒退和逆轉。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陳江生認為,在疫情發生之前,由於世界反全球化力量的增強,美國大打貿易戰,已經使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受到阻礙,而疫情又進一步強化了這種阻礙的力量。一方面,抗疫要求隔離,保持社交距離,各國紛紛採取措施減少國家間人員的往來,導致了在一段時間內承載經濟全球化的人流、物流乃至資本流動的減少;另一方面,美國等國的逆全球化、借機大搞疫情政治化,惡化了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世界政治環境,不僅在疫情期間,即使疫情之後,也會嚴重影響經濟全球化。幾方面因素疊加,疫情期間及之後的一段時間內,經濟全球化發展會遇到更多更大的阻礙,甚至倒退。劉元春認為,逆全球化、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區域化以及大國之間的衝突等趨勢性的變化在2008年發生了歷史性的拐點變化。
  疫情將對全球糧食産業鏈供應鏈造成巨大衝擊,爆發全球性糧食危機的風險性加大。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張青認為,全球耕地資源、人口數量、經濟發展水準不匹配,造成糧食産業佈局和國際貿易格局的不平衡。疫情暴發後,一方面糧食輸出國擔心糧食産量下降,為保障本國供給而限制出口。越南、哈薩克、巴西等多個糧食輸出國政府已宣佈出口禁令。另一方面因糧食生産、加工、儲運的供應鏈中斷,造成糧食産業鏈中斷。這是世界各國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
  國際社會應共同維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
  疫情後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出現新變化趨勢。國家發改委産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黃漢權認為,面對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國際交往受限、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等不穩定不確定局面,全球産業鏈供應鏈調整是一個確定性的趨勢,一些趨勢性變化對我國産業影響至關重要。一是本土化。疫情使發達國家深憂物資生産高度依賴他國的風險,這些國家首腦也紛紛表達推動掌控“經濟主權”的決心,大力出資鼓勵本國企業回流。二是多元化。疫情使跨國企業加深了“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的意識,再度感受到分散供應鏈風險的迫切性。三是區域化。近年來,WTO作用弱化,但區域內經貿合作加強,全球供應鏈將呈現北美、歐盟和亞洲“三足鼎立”格局。但這些趨勢變化是漸進的、局部的和階段性的,世界經濟不可能回到各國封閉運作、自給自足的狀態,産業鏈供應鏈全球化仍然是主流,是大趨勢。
  我國為穩定全球産業鏈供應鏈作出突出貢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王海燕認為,我國在穩定全球産業鏈供應鏈中發揮了“壓艙石”作用:一是我國具有為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貢獻的能力。我國是産業門類齊全、産業鏈完整、産業配套能力強、在全球具有舉足輕重地位和影響的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能夠為維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貢獻中國力量。二是我國加快復工復産為維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貢獻力量。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産業鏈供應鏈運轉逐漸暢通,中國成為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穩定之錨。三是我國抗擊疫情的大國擔當為全球經濟合作帶來信心和方向。在抗擊疫情的鬥爭中,中國出臺了重量級的系列應對舉措,守住重點地區和重點産業基本盤,我國經濟表現出了強大的韌性,為穩定全球産業鏈供應鏈提供強力支撐。四是我國在全球産業鏈供應鏈調整重構中要發揮更大作用。我國抗擊疫情的成功經驗贏得了國際好評,為我國贏得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重構的重大戰略機遇。
  國際社會共同維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認為,各國攜手共同維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是防止世界經濟進入衰退的關鍵之舉,更是維護世界經濟整體穩定的治本之策。一是聯合抗擊疫情有利於維護全球産業鏈價值鏈穩定。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表明全球的相互聯繫及脆弱性。各國聯合抗擊疫情,有利於捍衛全球的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有利於維護全球産業鏈價值鏈穩定。二是採取多方面的舉措協同發力。各國要實施“有力有效”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促進各國貨幣匯率基本穩定,加強金融監管協調,防止大起大落。要努力地優先保障在全球供應鏈中有重要影響的龍頭企業和關鍵環節恢復生産供應,並提供精準的支援政策。採取共同措施減免關稅、取消壁壘,加強國際貿易合作和海關合作,打通跨境物流通道堵點確保供應鏈通暢。另外要維護全球自由貿易規則,發揮國際組織的作用,增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應急能力和協同能力。三是建立和完善維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有效機制。從國際層面看,應充分發揮20國集團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機構的作用,儘快建立抗疫相關機制。從各國自身層面看,各國可借鑒中國的做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建立維護我國産業鏈安全長效機制
  疫情衝擊下我國供應鏈安全受到極大挑戰。黃漢權認為,全球供應鏈調整勢必對我國産業産生重大影響,使我國供應鏈安全與全球地位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是外部發展環境更加嚴峻。美歐日等國家和地區積極推動WTO改革,試圖建立以“三零”(即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為框架的新的國際經貿規則。二是部分産能轉出中國不可避免。疫情過後,跨國公司將把一部分産能佈局在中國以外的一個或多個國家和地區,這種模式將成為越來越多跨國公司佈局供應鏈的戰略考量。三是中美經濟脫鉤風險加大。疫情過後,美國可能會加大製造業振興力度,在傳統領域支援製造業回流,在高科技領域濫用長臂管轄,實施更加嚴格的出口管制限制。
  建立維護産業鏈安全長效機制的重點任務。張佔斌認為,疫情突顯了維護産業鏈安全的重要性,要從戰略全局著眼,建立維護我國産業鏈安全的有效機制。建立長效機制的重點任務,一是科學佈局産業鏈,確保重點産業安全穩健發展。要積極構建以我國為中心的産業供應鏈生産組織網路,平衡好製造業産業鏈外遷和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關係,以技術創新重新佈局産業鏈並加快進口替代,全面提升中國全球産業價值鏈水準。二是有效提升價值鏈,提升重點産業核心競爭力。要注重以技術創新提升産業價值鏈層級,注重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價值鏈層級,注重繼續加大力度降低製造業産業鏈成本。三是全力確保供應鏈,提高産業配套發展能力。要著力打通全産業供應鏈,推進供應鏈集聚發展,加強供應鏈管理。四是協同打造創新鏈,確保關鍵産業自主可控。要堅持協同攻關實現關鍵技術自主可控,堅持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産業技術創新體系,堅持積極推進産品研發與産業化鏈條有序銜接。五是著力築造防護鏈,增強産業的風險抵抗力。要加強産業鏈安全監測,加強對産業鏈各環節的監測和分析,及時發現安全隱患。
  建立維護産業鏈安全有效機制的政策重點。張佔斌認為,維護産業鏈安全是個多鏈聯動、環環相扣的系統工程,要著力建立系統配套、運作有效的維護中國産業鏈安全的體制機制。第一,建立維護産業鏈安全的宏觀管理機制。建議中央成立一個高規格的領導小組,統籌領導維護産業鏈安全的重大問題,加強産業鏈安全的戰略謀劃和戰略管理,推動産業鏈安全保障的規制、標準與國際高標準規制相銜接,優化産業生産力重大佈局的調整,實現産業鏈的全球部署。第二,建立維護産業鏈安全的協調服務機制。産業鏈的安全既會牽涉到金融、工信、貿易、海關、質檢、工商等部門的交叉監管,又會涉及各個管理層級區域之間的協調。第三,建立維護産業鏈安全的資訊暢通機制。按照統一技術標準和管理規則,加快建設産業鏈安全的技術標準體系,加強數據資訊標準的相容性,逐步實現國家、省、市(縣)、企業四級資訊平臺共用。第四,建立維護産業鏈安全的風險評估機制。在國家、省、市(縣)、企業四級層面上,建立全覆蓋的産業鏈安全數據庫和風險評估數據庫,適時組織動態風險評估。第五,建立維護産業鏈安全的預測預警機制。制定重點資訊採集和實時監控的産品目錄,確定重點産業和重點企業的資訊採集實時監控指標,建立國家、省、市(縣)、企業四級預警資訊網路平臺。第六,建立維護産業鏈安全的國際合作機制。要維護全球自由貿易規則,發揮國際組織的作用,推動各國採取共同措施減免關稅、取消壁壘,加強國際貿易合作和海關合作,打通跨境物流通道堵點確保供應鏈通暢。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董小君主張應形成“縱向産業關聯集群”與“橫向産業規模集群”相結合的中小企業産業安全體系。在價值鏈長度上打造“縱向産業關聯集群”,促使企業間專業化分工和協作機制更為完善。在價值鏈寬度上發揮“橫向産業規模集群”,在競爭中形成行業龍頭企業。
  化危為機進一步提升我國産業鏈全球地位
  善於把握産業鏈修復和調整的戰略機會窗口。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巨大衝擊,既是挑戰,也是我國促進産業鏈現代化、價值鏈高端化的巨大機遇。第一,基於疫情對産業鏈的影響程度和産業自身特性,對我國供應鏈進行分類管理,有針對性地迅速恢復供應鏈和推進供應鏈全球戰略調整。第二,作為産業基礎再造工程的一項重大任務,緊急整合政府、研究機構、企業和行業協會等資源,在採取綜合救助措施的同時,進一步加速建立分重點行業、重點地區産業鏈供應鏈安全評估與風險預警制度。第三,通過完善供應鏈金融,提高供應鏈核心企業以及供應鏈平臺的數字化水準,增加我國産業供應鏈彈性,提高我國産業供應鏈抵禦中斷能力和中斷恢復能力,促進供應鏈快速恢復和調整。第四,加強聯合抗疫,積極參與全球價值鏈國際合作與治理,支援我國企業加快走出步伐,保障全球供應鏈節點安全,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建設。
  夯實産業基礎能力。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部教授樊繼達認為,夯實産業基礎能力是增強産業鏈韌性,提高産業鏈抗風險能力的關鍵所在。一是夯實科學基礎,強化保障能力。發揮體制優勢,瞄準國家戰略需求,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産品保障能力,重點培育基礎創新能力,突破重要尖端技術,以基礎研究的突破帶動引領性原創成果、戰略性技術産品的重大突破。二是高度重視人才,厚植産業鏈發展根基。要將人才強國戰略落到實處,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胸懷天下吸引人才,對標産業鏈短板培養人才,加大力度激勵人才,優化環境寬容人才。三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提高治理水準。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充分發揮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合力,構建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拓展國際合作新空間。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産業鏈的區域化、本土化可能是一個新趨勢。作為區域內第一大經濟體,我國要以抗疫互動合作為重要契機,以産業鏈的調整為抓手,以加強同東北亞、東南亞的區域合作及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中日韓自貿區作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點,形成合理分工、有競爭力的區域一體化佈局,併為疫情後有效應對單邊主義、民族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等提供重要條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馮俏彬也強調東亞國家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性。她認為,考慮到中日韓這幾個國家地理位置相鄰、産業聯繫深度嵌入、疫情防控方面步調基本一致,完全有可能成為疫後緩慢恢復的世界經濟中最先迎來生機的地區。在此基礎上,可以將中日韓三國的“朋友圈”擴大到整個東亞,加快整個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推進産業鏈供給側創新。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報刊社副社長胡敏認為,疫情作為外生變數,並沒有改變我國內在運作軌跡和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也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結構長期存在的供需不匹配問題。而且,疫情的發生還將我國産業鏈供應鏈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項揭示得更加充分。因此,要針對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弱項,積極推進産業鏈供給側創新,加快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和産業鏈提升工程,鞏固傳統産業優勢,強化優勢産業領先地位。
  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迴圈新發展格局
  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迴圈新發展格局勢在必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部副主任李江濤認為,中央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深刻揭示了全球經濟低迷期中國有效應對疫情衝擊的基本路徑,以及未來較長時期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戰略選擇。從國際環境看,無論是短期內的客觀“隔離”現象,還是長期內各國産業發展模式的可能變化,都決定著加快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勢在必行。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各國之間的“孤島”行為,對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損害難以估量。疫情將導致“逆全球化”思潮和部分國家試圖發展獨立産業體系的可能性,亦在強化著世界經濟趨向封閉的特徵,降低著市場經濟的全球自由化水準。從國內環境看,國內良性迴圈體系的建設,對於提高我國産業鏈供應鏈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隨著收入水準的不斷提升,我國消費規模不斷提升。另一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每人平均水準的偏低,又形成了巨大的內需潛力。同時,由於國內很多産品的品質、品牌、服務體系等尚處於中低端水準,造成大量購買力向國際市場轉移。因此,只要我國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水準得到提升,是完全能夠打造更多依靠國內消費需求的良性迴圈體系。
  構建國內國際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是産業鏈佈局調整、控制力提升。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黃錕認為,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是為了積極應對世界經濟和全球化的不穩定不確定性,確保我國産業鏈和經濟系統的暢通、安全。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需要更加強調兩個迴圈的內在關聯性和根本一致性,更加重視兩個迴圈的平衡和協調,把國內國際迴圈統籌起來,形成相互促進、彼此支撐、融合發展的新發展局面。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産業鏈佈局調整和控制力提升。一是要更加重視國內迴圈的高品質發展,這是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和主體工程。要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積極提高內需潛力,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市場體系、産業體系,築牢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的根基;充分釋放産業創造力,暢通産業鏈和産業迴圈、供應鏈和市場迴圈,著力打通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開放高地、發展高地為重點,佈局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加強不同級次産業連結融合,形成世界級産業集群和迴圈;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和産業鏈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我國在重要鏈條和關鍵環節的控制力和影響力。二是要更加重視國際迴圈的控制力和安全性,這是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環節。要堅決維繫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形成的全環價值鏈産業鏈體系,促進全球化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營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營商環境,吸引先進國際資源來華投資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拓展國際迴圈的發展空間,按照互利共贏、公平競爭的原則對接世界經濟迴圈體系。三是要更加重視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融合發展,這是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的本質要求。要堅持有所不為、有所必為,積極調整國內外産業鏈佈局,主動適應全球化變局;增強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黏合度,採取一切措施堅決防止兩個迴圈生態體系的脫鉤;強化創新能力和保障能力,逐步在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産品逐步實現進口替代;推進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打通國內迴圈與國際迴圈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痛點和堵點。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