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平邑縣越來越多的特色農産品實現了網上銷售。圖為村民在直播賣貨。 孫兆軍攝(中經視覺)
自2017年創建山東省首批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以來,平邑縣積極整合全縣物流系統,以縣城電商産業園為中心,建成12個鎮級電商服務中心、361個電商服務站和14條鎮級配送線路、29條村級配送線路,形成了“縣級共同配送中心+城鄉末端配送公共站點”的配送網路,打通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的“最後一公里”。
“今天清空了地瓜窖子,3畝山地的地瓜賣了1萬多元,全靠網上銷售。”山東省平邑縣武臺鎮東近臺村村民張訓國將最後一批地瓜送到村頭的淘寶點,掰著手指算賬:“自從快遞直接進村收貨,這窖地瓜陸續出貨,價格比集市上高出一倍。”
得益於電子商務進農村項目,東近臺村的山貨出山,讓群眾的“錢袋子”鼓了起來。據介紹,自2017年創建山東省首批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以來,平邑縣利用國家政策紅利,出臺獎勵扶持辦法,整合全縣物流系統,以縣城電商産業園為中心,建成12個鎮級電商服務中心、361個電商服務站和14條鎮級配送線路、29條村級配送線路,形成“縣級共同配送中心+城鄉末端配送公共站點”的配送網路,打通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的“最後一公里”。
平邑是農業大縣,盛産金銀花、水果,還是全國罐頭加工、勞保手套加工基地、北方花卉苗木集散基地,特色優質産品眾多。近年來,電子商務在農村的蓬勃興起,讓越來越多的特色農産品實現了網上銷售,讓農民嘗到了“觸網”的甜頭。目前全縣發展網商2800多家、從業人員達3萬人。但農村網路節點不健全、佈局不合理、資源不集約、功能不完善等因素,也制約著農村電商的健康發展,成為影響農民致富的薄弱環節。
如何讓農村物流加速“跑起來”?平邑縣通過立柱架梁,打通縣鎮物流“主動脈”,暢通城鄉雙向物流;探索整合物流、共用配送,打通農村物流的“毛細血管”,降低農村快遞物流成本,構建電子商務進農村“高速公路網”。他們在縣城建成電商産業園作為資訊、調度中心,12個鎮設置電商服務中心作為“骨架”,515個行政村建立361個電商服務站作為“神經末梢觸角”。同時,搭建物流體系,建立農村快遞合作平臺,整合郵政、農村淘寶、供銷等資源,17輛鎮街配送專車定時、定班、定點發送,形成一條條川流不息的服務農村的“毛細血管”。
在平邑縣電商産業園,設置有運營服務區、人才培訓孵化區、農産品網貨供應及展示區、農村電商大數據服務區四大功能區域,搭建了電商公共服務中心、電商物流集散中心和大數據分析中心等基礎平臺,吸引了38家電商企業、12家快遞物流企業入駐,實現了倉庫共用、資訊共用,快遞收發量佔全縣的90%以上。
村鎮電商服務網點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薄弱環節,讓它們“活下去”是關鍵。為增加營利點,全縣農村電商服務站不但開展收發快遞業務,還拓展了網上購物、代售農副産品、代繳水電費等便民服務功能。
如何改變好産品“遠在深山無人問”的局面?線下通“關節”,線上鑄品牌。從地頭到餐桌、從車間到客戶,平邑縣將農産品融入大市場,為優質特色農産品做“嫁衣”,搭建起綠色通道。該縣完善農産品上行體系,依託豐富的農産品資源優勢,建成集貨體系、分揀系統、加工生産、質檢分級、品牌包裝、倉儲追溯六大體系,在官方網站建立産品目錄,實現了農特産品品質安全可追溯。同時搭建網上特色産品展銷平臺,相繼建成淘寶特色中國平邑館、蘇寧易購“聚全平邑”特産專營店、京東平邑特産館;與阿里巴巴簽訂“滿天星溯源計劃”,構建産品真偽驗證和追溯體系;與京東集團簽署“網際網路+”新經濟發展項目戰略合作協議,建設“平邑京東雲倉”,打造以京東雲電商生態為支撐的産業生態圈。
“快遞直接進村接貨,省時省力省成本。”武臺鎮西武溝村青年農民李綿剛3年前開始“觸網”,通過電商平臺賣手套、草莓苗等,以前每天要將貨物送到縣城快遞網點,訂單多了也不敢接。現在一心一意搞經營,從過去每天幾百件到現在每天2000多單,再也不用擔心走不了貨。
平邑縣還注意引進智慧設備,提高物流運作能力。他們對接阿里巴巴旗下溪鳥系統,實現多家快遞企業分揀混掃,數據集中匯總;在電商産業園整合5000平方米專用共配倉庫,引入自動化交叉帶分揀設備,對全縣上下行包裹進行統一分揀、統一配送。“快遞物流整合後,每天快遞車次由68次減少至40次,可節省運輸費用2500多元;分揀量大幅提升,由每小時5000件增至2萬件,分揀人員由100人減少至30人,節省了人力、物力、財力。”平邑縣物流整合系統運營相關負責人劉民濤説。
數字顯示,2019年,平邑縣農産品上行交易額突破15億元,同比增長51%;電子商務交易額實現49.5億元,同比增長35.9%。金銀花、黃桃、山楂、核桃、冬桃等一大批農産品成為線上暢銷産品,同時,水果罐頭、花卉苗木、手套等當地特色産品銷量也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