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雲”專網服務“一帶一路”

發佈時間:2020-05-12 10:03:12 |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郭靜原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風雲,風雲三號,風雲系列,專網,一帶一路

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提供精準高效的觀測數據,近年來已開始向“一帶一路”提供國家級氣象服務産品。截至目前,使用風雲氣象衛星數據的國家和地區數量已增至107個,其中“一帶一路”國家75個,氣象衛星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效益加速顯現。

橙色是晴天,灰色是多雲,藍色是降雨……在日前上線的我國“一帶一路”相關重要城市天氣預報服務專網上,這些不同色塊串聯起來,勾勒出一張覆蓋137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晴雨錶。天氣預報覆蓋面、準確率持續提升的背後,依靠的正是精準高效的觀測數據提供者——風雲氣象衛星。

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已服務國際社會多年,近年來開始向“一帶一路”提供國家級氣象服務産品。公眾登錄專網會發現,氣溫、風向、風速、降水量等要素每12小時更新一次。專網下方還設置了風雲衛星雲圖産品,包括衛星紅外雲圖、水汽雲圖和可見光雲圖。

如今,氣象衛星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效益加速顯現,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明顯增多。截至目前,使用風雲氣象衛星數據的國家和地區數量已增至107個(包括75個“一帶一路”國家),29個國家已經建成風雲氣象衛星數據直收站,28個國家已經註冊成為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FY_ESM)用戶。

“一帶一路”沿線高山、沙漠、海洋等無人區較多,氣象資料缺乏,自然災害嚴重,相對災害損失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以上,且以氣象災害居多。作為全球綜合地球觀測系統的重要成員,風雲氣象衛星已被世界氣象組織納入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也是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機制的值班衛星,持續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和防災減災作出貢獻。

莫三比克位於非洲南部,熱帶氣旋等氣象災害頻繁。2019年,該國曾3次啟動風雲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請求中國氣象局提供該地區風雲衛星數據産品。“莫三比克還在使用古老的天氣圖填圖方式預報天氣,檔案室裏大量的歷史觀測數據由於暴雨、潮濕等原因已經瀕臨損毀,防災減災任務艱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服務中心高工鹹迪告訴記者,他曾作為專家組成員,參與到由中國氣象局組織的赴莫三比克安裝配置風雲衛星接收處理系統中,並在該國全國氣象預報員培訓會上,針對風雲衛星在天氣、環境和應急減災等領域的應用作了技術培訓。

今年1月2日,中國氣象局援助建設的中國風雲二號氣象衛星接收處理及應用系統交付使用儀式在莫三比克國家氣象局舉行。莫三比克也成為非洲首個應用此系統的國家,較好地填補了天基監測的空缺,獲得24小時連續不間斷氣象衛星監測服務,天氣預報、防災減災能力將得到有效提升。目前,系統信號接收良好,運作和數據存儲正常。

不僅如此,我國風雲衛星遙感數據服務網還具備綜合提供風雲一號、風雲二號、風雲三號、風雲四號、碳衛星,以及美國、歐洲、日本等國際其他氣象衛星數據的能力,註冊用戶穩步增長。其中,風雲衛星數據的訂購量最高,超過95%,用戶已達8.9萬。據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風雲衛星還為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蒙古等30個國家開通氣象衛星數據綠色服務通道;2019年,為莫三比克、斯里蘭卡、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啟動11次包括FY_ESM、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機制、國家綜合對地觀測數據共用平臺應急機制在內的國際對地觀測應急服務。

遙望璀璨星河,我國現有7顆風雲氣象衛星在軌穩定運作,氣象衛星的産出效益比高達1:40。風雲二號、風雲三號和風雲四號在觀測覆蓋範圍和解析度上相輔相成,當仁不讓地成為我國獲取全球資料和滿足區域災害性天氣及環境監測、氣象服務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的重要工具。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