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白婧
消除貧困是人類發展的共同目標。過去幾十年,我國減貧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極端貧困率從1990年的近36%下降到2015年的10%,平均每年下降1個百分點。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世界經濟增速緩慢,受國際貿易爭端加劇,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傾向加劇的影響,世界貧困率下降趨勢減緩,許多發展中國家減貧進程停滯甚至出現倒退,消除貧困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旨在為亞歐非地區的國際貿易和投資搭建新平臺,通過“一帶一路”互聯互通項目對接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發掘區域內市場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促使共建國家可以獲得更多分工和投資機會,實現經濟增長。“一帶一路”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共建國家減貧。
一是貿易渠道。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長期以來,受政治環境、地緣因素等影響,亞歐非區域在以發達國家主導的貿易分工體系中處於邊緣化位置,貿易參與度不高。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發達國家經濟復蘇有限,新的貿易規則和協定不斷衍生,這些都深刻影響了發展中國家的對外出口貿易。“一帶一路”建設旨在提供促進發展中國家之間功能性互補與發展型合作的機會平臺,促進沿線各國經濟增長,增加財政收入和就業機會,從而減輕貧困。
二是資金融通渠道。産業扶貧是減貧的重要渠道。資金融通在産業發展初期至成熟期的各個階段都發揮著積極作用。“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由於經濟發展水準滯後以及地緣因素的制約,受國際直接投資青睞的機會有限。“一帶一路”通過深化金融合作,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為沿線各國資金融通提供新思路,對沿線各國産業發展起到了重要支撐。
三是技術渠道。“一帶一路”通過建設貿易暢通和資金融通平臺,通過對外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促進技術向“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流通,提升勞動者的人力資本,進而提升其工資水準,有效減少了貧困。
四是基礎設施渠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緊密相連。“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基礎設施建設合作,也是“一帶一路”減貧的重要方面。“一帶一路”建設通過搭建和疏通高效陸路交通網路,實現跨區域聯通,有效降低了“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參與全球化的交易成本,使其在全球化浪潮中能更好參與全球分工體系。此外,基礎設施的改善,有利於更多外資企業進入這些共建國家投資,推進貿易與經濟發展,促進人員流動,創造就業機會,産生持續減貧效果。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貿易、投資、基礎建設等領域達成了多項經濟合作協議,推進了貿易與投資自由化,促進了共建國家經濟增長,推動了世界減貧事業發展。
在貿易方面,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貿易額佔整個對外貿易的比重不斷上升。2013—2018年,中國與共建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已超過6萬億美元,中國與共建國家貿易額佔外貿總額比重不斷提升,由2013年的25%提高到了2018年的27.4%。世界銀行研究組分析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71個潛在參與國的貿易影響,發現倡議將使參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增加4.1%。此外,已有研究表明,“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貿易成本降低,有效加深了共建國家部分行業的專業化分工,提高了行業生産效率。
在投資方面,中國與沿線50多個國家簽署了雙邊投資協定,促進雙向投資升級。中國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直接投資也在持續增加。2013—2018年,中國企業對共建國家直接投資超過900億美元。目前,中國已在鐵路、公路、港口、航空、能源設施建設領域與共建國家展開了廣泛合作,積極改善共建國家的基礎設施。
“一帶一路”建設有效推動了共建國家貿易與投資的持續增加,沿線各國貧困率不斷下降。世界銀行給予“一帶一路”所發揮的推動經濟發展和減貧作用以積極評價。在其2019年發佈的題為《“一帶一路”經濟學:交通走廊的機遇與風險》報告中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可加快數十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與減貧,倡議全面實施可使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在就業方面,沿線各國就業人口持續上升。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截至2018年,“一帶一路”建設通過貿易、投資等方式為參與國增加超過20多萬個就業崗位。在國內生産總值方面,貿易與投資促進沿線各國國內生産總值持續上升。世界銀行研究結果顯示,“一帶一路”平臺將使“發展中的東亞及太平洋國家”的國內生産總值平均增加2.6%—3.9%。
中國在致力於消除自身貧困的同時,將扶助共建國家的減貧工作納入共建“一帶一路”範疇,積極支援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自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以來,中國開展了中非減貧惠民合作計劃、東亞減貧合作示範等活動,中國在共建國家實施“幸福家園”“愛心助困”“康復助醫”等項目各100個,大力推進了相關地區的減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