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在法國巴黎,崑曲表演亮相“蓋婭傳説·熊英”2020春夏系列發佈會。
中白民間藝術精品展9月25日在白俄羅斯國家圖書館開幕。展覽旨在通過民間藝術作品的展示,增進觀眾對中白兩國文化的了解。圖為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藝人向觀眾展示中國剪紙藝術。
10月6日,在法國尼斯馬塞納博物館,觀眾欣賞白瓷藝術作品。本版圖片均為新華社發
隨著中國的崛起,中華文化的軟實力在世界的影響日益凸顯。回顧2019年中國文化在海外的傳播與影響,中國交出了一張漂亮的答卷。我們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歷史的和現代的中國,一個有著文化根脈和勇於創新發展的中國,一個保持自己文明成果和願意向世界分享的中國,一個始終保持憂患意識和不向困境低頭的中國,一個努力思考人類命運和願意擔當起大國責任的中國,一個敬畏自然、敬畏歷史和有智慧、有力量、有美好追求的中國。
盤點這一年走出國門的中國文學、影視劇、音樂、舞蹈、戲曲、曲藝、時裝、文物、手工藝品,可謂異彩紛呈。
中國的科幻小説、諜戰小説、武俠小説、網路小説等當代文學作品不僅在英語世界,而且在東南亞、中東已經擁有相當數量的讀者群。中國作家劉慈欣的科幻小説《三體》日文版在日本上市第一天,首印的1萬冊全部售罄。僅一週時間便加印10次,印刷數量達8.5萬冊。劉慈欣的小説在日本的成功不是個別現象,一部分有著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當代作家和作品正在不斷增長。
根據劉慈欣小説改編的國産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上映,並贏得高口碑,不少海外媒體紛紛對這部中國本土科幻電影給予肯定,海外的票房收入接近1億美元。另一部國産動漫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澳洲上映一週的票房,也創下近十年澳洲華語影片的新紀錄,上座率達到90%;在紐西蘭的上映取得了紐西蘭日票房第二的成績。中國電影在走向世界的路上又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越來越多的國産電視劇在海外上演並形成熱潮,古裝劇、愛情劇、家庭劇特別受到東南亞、俄羅斯和非洲觀眾的追捧,中國電視劇出口額的8000萬美元紀錄被一年年打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走進非洲烏干達、肯亞、坦尚尼亞三國,在當地舉辦了2019“視聽中國——走進非洲”活動,把《歡樂頌》《雞毛飛上天》《小歡喜》等中國電視劇推介給非洲觀眾,這些反映中國當代都市生活和中國社會高速發展中的矛盾與困境等現實題材的作品引起了非洲觀眾的共鳴。
人們常説音樂、舞蹈無國界,中國的音樂、舞蹈無論走到北美,還是走進非洲,都受到熱烈歡迎。湖北省演藝集團攜《編鐘國樂》參加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歡樂春節”的美國巡演,在芝加哥、底特律、馬斯卡廷、聖地亞哥、橘子郡等地演奏多場。《編鐘國樂》的樂曲以“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音和鳴的形式呈現給美國觀眾,負載著2400年曆史的古老編鐘矗立在舞台中央,氣勢恢宏,震撼全場。編磬、建鼓、瑟、塤等古老樂器傳達出中華文明悠久的歷史和中國人獨特的藝術表達。中國舞蹈家協會頂尖舞者藝術團的20位藝術家赴非洲的留尼汪、模里西斯、塞席爾交流,他們演出了《雀之靈》《中國功夫》《綠帶當風》《楊貴妃》《城市牧人》《秦俑魂》《盤子舞》《紅綢舞》等作品。中國古典舞和民族舞中所蘊含的對大自然、對力量、對美的追求,讓非洲人民了解到中華文化的精神魅力。塞席爾副總統梅裏頓與中國頂尖舞者的舞蹈互動,更是點燃全場激情的神來之筆,中非人民的友誼定格在了那個美好的瞬間。
素有“國粹”之譽的京劇從來都是一張中外文化交流的活動名片,這一年中國國家京劇院赴瑞士演出了火爆熱鬧的武功戲《大鬧天宮》,赴葡萄牙、英國演出了忠心報國、文武兼備的《楊門女將》,赴美國演出了唱功見長的愛情劇《太真外傳·長生殿》和武功戲《大鬧天宮》《三岔口》,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李勝素以講座和文化體驗的形式推廣國粹,精彩的臉譜勾畫、炫目的服飾裝扮、講究韻律的唱念做打,讓海外觀眾興奮不已。
作為曲藝門類的相聲藝術越洋出海實屬不易,郭德綱率德雲社首次赴法國商演,此次相聲演出的海外劇場上座率蠻高,不少金髮碧眼的外國人也在其中。中國相聲走出去的意義不同凡響:有人説觀看演出的觀眾大多數為海外華人,但從另一個角度看,相聲這個“鄉音”的文化符號至少能夠慰藉海外華人的些許鄉愁;二是能聽懂相聲意味著海外觀眾的漢語水準達到了一定水準,這樣説來相聲藝術對於漢語的國際推廣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在世界流行藝術的T臺上,中國元素一度成為時尚。參加巴黎時裝周的設計師們以中國元素體現東方神韻。國內女裝品牌蓋婭傳説·熊英(HEAVEN GAIA)以“畫壁·一眼千年”為主題,以薄紗為材質,加上東方色彩的圖案設計和細節點綴,恰到好處體現了飛天仙袂飄飄、薄如蟬翼的視覺效果,模特們佩戴的富有中亞風格的飾品,契合了飛天這一藝術形象的神秘氣質。來自黎巴嫩的設計師艾莉·薩博在其設計的花草系列仙女裙中,增加了許多東方的古典韻味和精緻的配飾。華麗高貴的紗質材料,以黑、白、紅、藍、紫色、香檳、紫檀、黛藍、硃砂為主的整體色調,龍紋、鳳紋和祥雲的刺繡圖案頻繁出現,秀場模特所用頭飾借鑒中國古代銅幣的形狀,頭飾前面寫著中文“壽”字,突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氣韻。
中國的故宮藏品、秦代文物珍品、現代手工藝品的展覽在海外輪番亮相,可謂精彩絕倫。3月,反映清代宮廷生活的“鳳舞紫禁:清代皇后的藝術和生活”展在華盛頓拉開帷幕,乾隆為其母打造的巨大金髮塔、宮廷像軸、畫卷、傢具等165件(套)故宮藏品與美國公眾見面。3月至5月,“繁盛的中國18世紀”故宮珍寶展在克里姆林宮舉行,乾隆坐過的龍椅、穿過的龍袍和繪畫、書法作品等百餘件珍寶向俄羅斯公眾展示。清代鼎盛時期的宮廷政治與生活場景,讓海外觀眾大飽眼福。持續4個多月的《秦始皇兵馬俑:永恒的守衛》在紐西蘭國家博物館落下帷幕,展覽帶來10件兵馬俑真品、160多件西周至漢代玉石和青銅器等。策展人麗貝卡·賴斯用“一生一次”來形容這一國際大展的珍貴价值。5月,“技藝中國”展在倫敦手工藝周開幕,集中展現蘇繡、水族馬尾繡等近20項國家級非遺技藝,還有金銀掐絲、琺瑯工藝等逾10種傳統手工技藝,民間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現代科學技術的輔助創新讓海外觀眾耳目一新。10月,第二屆“中國白”國際陶瓷藝術大獎賽獲獎作品展在法國尼斯揭幕,作為一項國際性陶瓷藝術創作競賽,在世界範圍內徵集以使用不低於50%白色瓷土為原料進行創作的藝術作品。古老的中國陶瓷藝術向世界闡釋著中國人的審美。
被《中國新聞週刊》評為2019年度文化傳播人物的四川女孩李子柒,用勤勞和堅持向世界娓娓敘説中國人傳統的鄉村生活,她的視頻在YouTube上的訂閱量超過760多萬,相關視頻的點擊量達數千萬。不少外國人通過她的生活“記錄”了解到“有趣又好看”的中國文化。她早早地扛起生活的重擔,她對奶奶的殷殷照料,她勞作時的嫺熟和恬然,她在春播秋收裏對美和希望的執著,昭示著中國人對田園生活的寄寓和對心靈故鄉的依戀,她的視頻引起了世界各地觀眾的關注和興趣。
2020年的腳步近了,中國人將繼續以自己獨有的方式邁向世界,擁抱世界。我們不僅要向世界展現一個經濟發達的中國,更要向世界彰顯一個精神豐富的中國,一個善於保護文化遺産的中國,一個有能力保護綠水青山的中國,一個崇尚科學技術的中國,一個有著獨特藝術審美的中國,一個能將自己融入世界文化的中國,一個善於表達自我、闡釋自己文化的中國。
(作者:梁燕,係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