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中國之治”的世界意義

發佈時間:2019-11-01 16:42:55 |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國家治理,社會主義制度,世界經濟,二戰,中國之治

原標題:“中國之治”的世界意義

四中全會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的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難能可貴的範本。

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到黨成立一百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關報道見A3、A4版)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突出體現了中國自覺,彰顯了中國自信。中國強大的國力和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彰顯了中國共産黨作為大國執政黨的高度自信和積極進取精神。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治國理政的重大戰略任務,而且具有一脈相承的特點。在黨成立一百年時、二〇三五年和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我們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實現的目標已經明確,從分階段目標到總體目標,砥礪前行,接力而進,決心益堅,信心倍增,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特色和優勢。

反觀不少西方國家包括一些大國,沒有哪個執政黨能夠像中國共産黨這樣,一以貫之朝著一個戰略目標邁進,而往往是一個政黨搞一個政策體系,不同政黨之間相互掣肘甚至發生劇烈衝突。政黨利益之爭滋生黨派惡鬥,所謂“輪流執政”只是看上去很美,國家資源和執行力被嚴重消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嚴重受損。

西方政治經濟體系主導全球已經五個多世紀。從大航海時代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兩牙稱雄”,到工業革命後的英國獨霸,再到“二戰”前德國崛起以及“二戰”後美國超強,西方主導的全球秩序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問題,恐怖主義、經濟危機、單邊主義、貿易保護……西方政治體系和治理能力與時代脫節産生的副作用越來越突出。迥然不同的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在全球治理秩序中具有了更多發言權,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此情勢下,西方國家産生了前所未有的失落與焦慮。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經濟大國,且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引擎,西方國家産生焦慮的同時也産生了分野,中國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一些西方國家“又想靠近又有猜忌”的複雜心態凸顯無遺,由此更顯示出“中國方案”對於全球治理具有的感召力、吸引力。

當前世界經濟下行和貿易摩擦在相當範圍持續存在,而中國經濟表現出足夠的韌性和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示出巨大的優勢,中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積極進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反觀一些西方國家,政黨惡鬥和議會政治對政府內政外交的掣肘與羈絆有增無減——一個經常性陷入“政治口水戰”的上層建築,無論如何也很難稱得上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系,很難發展起現代化的治理能力。

四中全會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的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治國理政、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難能可貴的範本。

政治的目標是實現國之大治。十九屆四中全會聚焦現代化“中國之治”,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也具有重大的世界意義。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