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綠色“一帶一路”:中國的理念與實踐

發佈時間:2019-10-14 09:20:11 | 來源:光明網-學術頻道 | 作者:張耀軍 | 責任編輯:劉夢雅

關鍵詞:一帶一路,綠色技術,綠色理念,綠色標準,綠色能源

作者: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一帶一路”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對外文化傳播研究基地研究員 張耀軍

人與自然、社會與生態的關係是人類社會發展必須直面的重大課題。近年來,隨著能源資源的開發、人口的快速增長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出現了愈演愈烈的生態環境問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綠色發展與生態環保的要求與趨勢十分突出,為世界各國發展和國際發展合作指引了方向。在此背景下,低碳發展、綠色發展正成為各國發展經濟的戰略重點和新一輪國際經濟競爭的制高點,生態文明建設將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方面。未來各國圍繞能源資源、氣候變化、溫室氣體排放等生態環境問題的博弈將日趨激烈,綜合國力的綠色競爭可能會改變國家之間的比較優勢和國際地位,全球環境治理在全球治理的整體版圖中的重要性、緊迫性將日益突出。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更加堅持綠色理念,把綠色發展要求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任務措施中,在努力追求自身綠色發展的同時,也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攜手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聯合打造綠色國際公共産品,共同探索符合各自國情的低碳發展道路,合力建構綠色命運共同,“綠色效應”持續顯現。

一、綠色“一帶一路”的中國理念與實踐

“一帶一路”沿線多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生態環境複雜,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依賴程度較高,普遍面臨著工業化、城市化帶來的發展與保護的矛盾,加快轉型、推動綠色發展的呼聲不斷增強。2016年6月,習近平主席提出,要著力深化環保合作,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在2017年舉辦的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主席再次強調,要踐行綠色發展的新理念,倡導綠色、低碳、迴圈、可持續的生産生活方式,加強生態環保合作,建設生態文明,共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並提出設立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倡議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2018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指出,要將“一帶一路” 建成綠色之路。2019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再次指出,我們要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不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把綠色作為底色,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綠色投資、綠色金融,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堅持一切合作都在陽光下運作,共同以零容忍態度打擊腐敗。

在具體的落實中,我們從以下幾方面踐行綠色理念:

推動國際綠色合作。中國與聯合國環境署共同啟動組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聯盟被納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並作為專業領域多邊合作倡議和平臺之一寫入高峰論壇圓桌峰會聯合公報。聯盟根據需要建立專題夥伴關係,並以專題夥伴關係為基本載體實施合作項目,著力打造政策對話和溝通、環境知識和資訊、綠色技術交流與轉讓三大平臺。

2017年5月,《“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合作規劃》發佈,提出實施6大類25個重點項目——綠色絲路使者計劃正是重點項目之一,旨在加強“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環境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才的互動與交流,提升共建國家的環保意識和環境管理水準。該計劃通過環保能力建設、産業合作對接等活動,推動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和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共建綠色絲綢之路的環保能力建設旗艦項目。

開發綠色金融。據全球基礎設施中心估計,到2040年,全球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到94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來源於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基礎設施和建築物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將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在此過程中如果能夠更多考慮綠色環保和可持續因素,將有效緩解全球面臨的氣候變化壓力。而緩解氣候變化壓力不僅要依靠強有力的環境治理措施,還必須採用綠色金融手段,從投融資前端改變資源配置的激勵機制,讓更多的資金流向綠色産業,嚴格控制污染性和高碳投資。惟其如此,才能統籌好經濟增長、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局面。

在2015年發佈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中國明確表示,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2018年11月,中英綠色金融工作組第三次會議在倫敦舉行,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與“倫敦金融城綠色金融倡議”在會議期間共同發佈了《“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該原則將低碳和可持續發展議題納入“一帶一路”倡議,強化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推動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管理,推動“一帶一路”投資綠色化。

發展綠色産能。以往國際産能轉移的主要方式是一些國家將過時的、高污染的産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前者則保留研發、智慧財産權等高附加值環節。“一帶一路”堅持綠色發展,其所推動的産業轉移方式是一種升級版的綠色全球分工構想。共建綠色“一帶一路”充分考慮不同地區自然條件的差異和環境條件的制約,研究産業和城鎮空間分佈的非均衡性特點和規律,依據各地區具體的自然、經濟、歷史、空間等條件,以可持續發展和綜合承載能力,構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綠色産業鏈。

中國生態環境部成立“一帶一路”環境技術交流與轉移中心,啟動“一帶一路”綠色供應鏈平臺,加強綠色、先進、適用技術在“一帶一路”參與國轉移轉化,促進先進生態環保技術的聯合研發和推廣應用。具體看,共建綠色“一帶一路”將結合夥伴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空間戰略規劃,以生態産業為主導,統籌産業佈局,推動産業要素優化組合,培育耦合共生的産業集群,推動發展諸如現代迴圈農業、生物質産業、節能環保産業、新興資訊産業、新能源産業等生態産業,構建“一帶一路”綠色項目庫、提供知識共用平臺等。總體看,綠色“一帶一路”在産能合作方面,堅持生態導向和環境保護原則,做到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努力使“一帶一路”成為生態型産能合作廊道。

探索綠色能源。數據顯示,目前全球能源消費總量約200億噸標準煤,其中化石能源佔比超過80%,帶來日益嚴重的資源、環境和氣候變化等問題。與此同時,世界部分地區仍面臨無電或缺電的困境。據世界銀行預測,僅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如果2030年前要實現低碳能源的轉型,每年需要額外投資約為800億美元。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如亞投行等新型金融機構可以在推動區域綠色發展方向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截至2017年,中國在清潔能源方面的海外投資規模超過440億美元。國際能源機構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風力發電佔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國。2017年12月,上海“綠色技術銀行”項目正式啟動,將提供綠色領域的“技術+人才+資金”的總體解決方案,該銀行匯聚先進實用的綠色技術,強化科技與金融結合的綜合性服務平臺,目的是推動綠色技術産業化,實現綠色發展,服務於“一帶一路”的倡議以及全球可持續發展。

應對氣候變化。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佈的特別報告顯示,如果氣候變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續下去,預計全球氣溫在2030年至2052年間就會比工業化之前水準升高1.5攝氏度。氣候變化不僅是環境問題,更是發展問題。2017年,與氣候和天氣有關的災害造成約1萬人死亡,導致全球經濟損失3000多億美元。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在俄羅斯、高加索和中亞地區的能源和自然資源主管艾達 西迪科娃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50%,如果這些國家繼續保持目前的排放水準,那麼到2040年,“一帶一路”倡議國家預計將消耗掉《巴黎協定》中所列“碳預算”總額的近三分之二。

承擔綠色責任。2017年5月,中國相繼發佈並實施《關於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合作規劃》,開展生態環境管理能力建設合作活動、環保技術和産業交流合作及示範等,推動落實共建“一帶一路”的綠色責任和綠色標準。

承擔綠色責任旨在促進綠色發展,即把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結合併提升到“生態文明”高度,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重效應並重,形成互利多贏的發展格局。走綠色發展之路,不僅有助於生態修復,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而且有助於改善民生,幫助更多國家擺脫貧困,實現人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從而有助於減少國家衝突和地區紛爭,為世界贏得和平。2018年5月,國際勞工組織發佈《2018年全球就業和社會展望:綠色就業》報告,提出如果各國制定適當政策推動綠色經濟發展,到2030年,綠色經濟將為全球創造2400萬個就業機會。

二、共建綠色“一帶一路”的未來走向

當前,在共建綠色“一帶一路”的過程中,目標日漸清晰,但具體實踐路徑仍然需要集納各方智慧,攻堅克難。

樹立綠色理念和意識。我們要樹立綠色價值觀和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了解人類不同文明中的生態智慧,增進保護共建國家生態環境的意識,增進共建各國政府、企業和公眾的綠色共識。堅持底線思維,明確樹立人類活動不能超越自然資源承載力的理念。堅持永續發展思維,為子孫後代留下發展空間。

構建全球綠色治理體系。我們要堅持多邊主義,以規則為基礎,以公平為導向,以共贏為目標,打造合作共贏、共建共用、和諧共生的全球生態治理新體系。要加強精準對接,強化綠色“一帶一路”與共建國家和地區可持續發展目標與規劃的協調,促進生態環保政策法規對接,共同推進可持續發展進程,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共同努力。

大力發展綠色迴圈經濟。開展“一帶一路”綠色經濟合作,特別是綠色産業和綠色金融創新,發揮多元融資機構作用,採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技術,大力增加森林碳匯、推廣低碳智慧城市等。加快國際産能合作,推動構建綠色園區、綠色項目,共同推動基礎設施、産品貿易、金融服務等領域合作的綠色化。

發揮大數據治理作用。順應生態環境治理數字化發展趨勢,通過建立綠色創新體系,以數字科技賦能生態保護,為構建生態治理體系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援,促進生態環境預警精準化、治理精細化。促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大力發展綠色製造、智慧製造和虛擬製造,增強戰略性新興産業競爭力,擴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産、清潔能源等産業的規模。

動員多元主體協調合作。全民參與其中是生態環境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政府擔當引導職責,企業切實履行環境社會責任,社會組織和公眾積極參與和監督,行業組織發揮好協調作用,才能形成強大合力。生態環境的各個方面諸如大氣、河流、海洋、土地、礦藏、草原以及植被等資源都存在著天然的跨區域特徵,其污染及治理具有明顯的外部性,共建綠色絲路有必要動員多主體加強跨區域合作治理。

企業積極承擔綠色責任。共建綠色“一帶一路”鼓勵各國企業提升合法合規屬地化誠信經營能力,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注意保護當地自然和生態環境,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形象大使。發揮自身優勢,推動當地增加就業機會、培養技術人才、減少貧困人口等,通過促進參與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增強當地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一帶一路”倡議秉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支援開放、廉潔、綠色發展,致力於走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之路。中國願意攜手各方走出一條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共同營造和諧宜居的人類家園,共同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明天。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