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答卷詮釋中國奇跡

發佈時間:2019-09-09 10:27:06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平 子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中國扶貧,減貧,四梁八柱,貧困地區,扶貧規劃

  圖①:甘肅省華亭縣王寨村引進自來水,孩子們樂開了花。

甘肅省扶貧辦供圖

圖②:重慶市綦江區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助力貧困山村脫貧。

李榮偉攝

圖③:湖北省紅安縣尤家灣村建成集光伏發電、生態大棚、觀光農業為一體的生産基地,為當地提供脫貧就業崗位100多個。

曾憲鋒攝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施了一系列中長期扶貧規劃,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

湖南花垣縣十八洞村,村民施全友開起農家樂,不僅全家脫了貧,他自己也“脫了單”;安徽霍山縣洪峰村,破譯了人工石斛種植技術,山坡地畝産值達到3萬元;貴州劍河縣麻龍村,43戶侗家人搬出窮山溝,奔向新生活……一幕幕脫貧故事,匯成決勝全面小康的“脫貧答卷”。

2020年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將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發展上首次整體消除絕對貧困現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也是人類反貧困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輝煌偉業。

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施了一系列中長期扶貧規劃,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6年間,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8239萬人,80%左右的貧困村退出,一半以上貧困縣脫貧摘帽,創造出我們這個人口大國減貧史上的最好成績。

這是一諾千金的莊嚴承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挂帥、親自出征、親自督戰,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戰鼓催徵,全黨全社會廣泛動員,全面打響這一場脫貧攻堅戰。

這是誓在消除絕對貧困的攻堅決戰:新一輪脫貧攻堅,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基本方略,從“瞄準區域”到“瞄準個體”,確保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扶持誰”?一批批工作隊進村入戶摸清貧困家底,精確鎖定主戰場;“誰來扶”?278萬名駐村幹部、45.9萬名第一書記奮戰在脫貧一線,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怎麼扶”?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因村施策、因戶施策,確保扶真貧、真扶貧;“如何退”?嚴格評估標準,留出緩衝期,脫沒脫貧讓群眾説了算。

這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全國行動:五級書記抓扶貧,把責任扛在肩上,一抓到底。從西海固到西南邊陲,從烏蒙山區到秦巴腹地,一張張軍令狀直指最難啃的硬骨頭,主攻深度貧困,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短板,火力更集中,政策更精準。一批批扶貧幹部扎進貧困村,很快就成了鄉親們喜愛的老熟人,産業扶貧、電商扶貧、移民搬遷等一系列超常規舉措落地,保障真脫貧、穩脫貧,讓脫貧成效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如今,中國特色的脫貧攻堅制度體系基本建立,責任體系、政策體系、考核體系等構建起頂層設計的“四梁八柱”。精準施策,對症下藥,貧困地區迎來了歷史性的跨越和巨變:70年間,全國貧困發生率大幅下降,到2018年底降至1.7%。透過數字看變化,腰包更鼓了,貧困地區農民收入近6年年均增長12.1%,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準;條件更好了,99.5%的村通了硬化路,96.5%的村通了客車,改水改廁等讓村莊更加宜居;生活品質高了,近6年貧困地區農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年均增長11.4%。

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圓了脫貧夢、開啟新生活。看病不再難,93.2%的自然村有了衛生站;上學不犯愁,89.8%的農戶家門口有了小學;發展有能力,扶貧結合扶志、扶智,92%的貧困戶參與到特色扶貧産業中。更可喜的是,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被激發出來,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從“熬日子”到“奔日子”,凝聚起強大的攻堅合力。

中國扶貧成果也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中國致力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響應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積極廣泛開展國際減貧合作,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現在距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越來越近,時不我待,凝聚起追逐夢想的奮進力量,苦幹實幹,步履鏗鏘,一幅共同富裕的全面小康圖景越來越近!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