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污染A級企業不停産,正向激勵企業治污

發佈時間:2019-07-27 10:44:36 | 來源:新京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劉夢雅

關鍵詞:重污染,治污,污染排放,污染企業

在污染企業排放方面的分級管理,不僅可以讓企業和市場得益,更為重要的是,借助這樣的精細化管理模式,可以對相關企業形成一種正向激勵,促其主動紮實做好常態治污。

據新京報報道,生態環境部7月26日透露,目前正在制定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技術指南,擬將全面達到超低排放的企業列為A級,這類企業在今年冬季重污染應對時不需採取限産或停産等減排措施。而在此前,河北石家莊已發佈相關政策,對企業進行分類管理,被列為A類的企業,重污染應急期間可照常生産。

低排放企業重污染期間不停産,相比之前部分地方“一刀切”的做法,明顯更科學,也更得民心。而這種分級管理,不僅可以讓企業和市場得益,更為重要的是,借助這樣的精細化管理模式,可以形成一種正向的激勵機制,激勵相關污染企業將其日常節能減排工作做好、做實,而不僅是為了應對重污染時的應急響應。其結果不僅利於整體治污,也利於企業長遠發展。

以往,在應對重污染天氣時,部分地方要求相關企業一律限産或停産,效果雖然立竿見影,但社會經濟成本也十分高昂。不僅被限産或停産企業蒙受經濟損失,近年以來,一些工業原料、原料藥因為環保限産價格劇烈波動,造成市場衝擊的新聞,也不時見諸媒體。

隨著大氣治污的持續推進,大氣污染惡化的趨勢得到遏制,部分地區大氣治污取得階段性成果,污染物濃度全面大幅下降。這為大氣污染的精細化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礎。

事實上,對於部分地方環保“一刀切”的粗放治理模式,生態環境部多次明確表示反對。就在7月8日,生態環境部還專門提前致函將被督察的省、市以及相關企業,要求堅決禁止搞“一刀切”和“濫問責”。而此次擬推的分級管理技術指南,無疑是將此要求落到實處的制度性舉措。

分級管理就是精細化治理的一個探索。將企業根據工藝裝備、有組織排放限值、無組織控制措施、運輸方式等環保績效進行分類,這種差別化管理顯然更有的放矢,標準明晰之下,“一刀切”也就最大程度得以避免。

例如生物醫藥健康、裝備製造等行業,由於排放低,體量大,如果污染排放,達標定為A級就比較科學。電力、鋼鐵、水泥等行業,如果實行了技術改造,實現了超低排放,也可定為A級,否則劃入B級或者C級。

重污染應急時,停限産規模和污染排放規模捆綁,這種分級管理,不僅可以讓執法有規則可依,令企業受益,更為重要的是,借助這樣的管理模式,可以形成一種正向的激勵機制。

在一些地方的“一刀切”治理模式下,企業有沒有切實的治污措施、日常節能減排工作做得好不好,其實不重要。因為一旦遇到重污染,相關企業都一律獲得限産或停産的待遇,如此一來,必然削弱企業做好日常減排的動力。但在今後,低排放企業,可以獲得差別對待,做好日常減排,將能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必然能激勵更多企業,主動紮實做好常態治污,而非局限于表面工夫。

好的環保政策不僅要嚴格,也要科學和務實,要善用經濟、市場手段,激勵企業自我治理,形成良幣淘汰劣幣的良性迴圈。毫無疑問,生態環境部的精細化分級管理舉措,有望進一步推動大氣污染的科學治理、規範治理和長效治理。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