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説,2017年被認為是人工智慧年的話,那麼,2019年將註定作為5G年而載入史冊。
6月27日,世界行動通訊大會在上海召開。論壇上發佈的《5G智慧校園白皮書》,提出了教育教學、教育管理、校園生活、雪亮校園、教育評價、5G特色應用等六大智慧教育應用場景及解決方案,宣稱將通過利用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資訊技術手段,全面賦能智慧校園建設,標誌著5G技術開啟在教育上的應用。
5G,是第五代無線網路的簡稱,它與目前使用的4G相比,具有三個顯著的特點,即高速率、低延遲、高容量。因此,5G在教育上的應用,也有著幾個重要的特點。一是大大擴展了物聯網網路容量。通過物聯網應用程式可以幫助教師更方便地獲得關於學生學習的各種數據,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二是較低的延遲和較高的速度將擴展VR/AR的應用,擴大課堂中混合現實內容和視頻的容量。預計5G的延遲時間將減少到10毫秒以下,是人眨眼時間的1/30,會大大改善VR/AR的用戶體驗,成為教師更有用的教學工具。三是視頻與遠端同步課程會變得非常便捷,將會更好地推動城鄉教育資源共用。
因此,近日有不少媒體發出了“5G賦能教育”“5G改變教育”“5G推進教育公平”等評論,教育界關於5G與教育關係的討論也熱鬧非常。那麼,5G的普及是否會改善各地區之間教育資源不平衡的狀態呢?5G究竟會對教育産生怎樣的影響呢?
的確,從教育的歷史來看,每一次技術的進步,都會推動教育的變革。但是,技術的革命究竟如何影響教育,在不同的時代也有不同的路徑。
由於教育與我們每個人利益攸關,人們特別期盼新的技術革命能夠成為變革教育的神器,正像網際網路顛覆了商業模式,顛覆了金融體系一樣,希望以5G為代表的新技術能夠徹底改變我們的教育。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電腦開始出現的時候,就有學者想用機器教學替代人的教學,甚至還有人提出了“學校消亡論”。網際網路出現以後,更是有學者呼籲通過網路技術來顛覆當下的教育。在這方面,世界各國的努力程度和投入力度非常之大,也遠遠大於商業與金融業。
但是,一直到今天,教育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據説,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生前曾經提出一個著名的“喬布斯之問”:“為什麼電腦改變了幾乎所有領域,卻唯獨對學校教育的影響小得令人吃驚?”對於這個耐人尋味的問題,2011年9月,美國前聯邦教育部長鄧肯給出了答案:原因在於“教育沒有發生結構性的改變”。
一般認為,資訊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可分為三個階段:工具與技術的改變、教學模式的改變和學校形態的改變。電化教育、PPT課件等都是工具與技術層面的變革,慕課、翻轉課堂等是教學模式的變革,這些都是教育的局部變革,而且都是非剛需性變革。如果學校形態不發生深刻的變革,教育結構不發生相應的變化,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變革是非常困難的,甚至從本質上幾乎是不可能的。
作為一種文化樣式和意識形態,作為與人的身心發展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的教育,變革的難度和複雜程度,遠遠超出我們許多人的想像。所以,要想解決教育的問題,僅僅有技術是不夠的。不能指望通過技術的革命,我們就能一勞永逸地把教育問題解決了。這是不切實際的。5G技術對教育的影響,也是如此。
到目前為止,我們對5G與教育關係的研究,主要仍然局限在技術、工具與教學模式的問題上,也就是説,仍然停留在前面兩個層次上,而很少從第三個層次,即學校形態與教育結構方面進行真正的思考。
那麼,究竟如何從第三個層次上突破呢?最近,我的新著《未來學校:重新定義教育》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梳理,提出了把學校建成新型的學習中心,充分利用5G技術背景下教育資源獲取的便利性、即時性、共用性特點,對現在的學校進行重構,建立國家優質教育資源中心和新型的學分銀行制度,打通學校與學校、學校與社會教育機構、學校與家庭的壁壘,創造“能者為師”“課程為王”的新的構想。在學校形態和教育結構進行變革的背景之下,再利用現在的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技術,一套新的教育生態系統,一種面向未來的教育模式,就完全可以成為現實。
(作者係蘇州大學新教育研究院教授、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