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跨行業合作 破解普惠信貸難題

發佈時間:2019-07-04 13:36:39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張莫 向家瑩 汪子旭 | 責任編輯:劉夢雅

關鍵詞:普惠,風險標準,信貸計劃,信貸市場,跨行業合作

由中國人民銀行、新華通訊社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指導,經濟參考報社、中國經濟資訊社、中國建設銀行、平安普惠共同主辦的“2019普惠金融高峰論壇”日前在北京舉行。在當天下午以“普惠信貸聚合發展”為主題的專業論壇中,來自金融監管部門以及銀行、保險、網際網路金融等領域的業內人士,圍繞如何加強合作、推動破解普惠金融難題,展開了討論並提出建議。

事實上,隨著政策紅利逐漸釋放,普惠金融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不過,在看到成績的同時,還應看到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中國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副巡視員李青川表示,當前,金融資源分佈不平衡、發展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金融服務的品質仍待提高,普惠金融仍待探索難題。

  圓桌對話:跨行業合作,破題普惠信貸。

對此,多位與會人員表示,應加強各行業之間的合作,共同破解普惠金融難題。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普惠金融委員會副主任田利輝指出,中國在普惠金融方面取得了明顯成績,但在協調性上,還需要進一步跟進。田利輝建議,監管的工作不應僅是制定條文,還需要讓條文紮實落地,同時,需要防止把普惠金融做成“財政補貼”“慈善事業”“扶貧工程”。

中國銀行業協會農金部主任楊青楠表示,從銀行自身來看,銀行業金融機構在自有資金、內部機制、服務手段、資源配置、網點佈局等方面有些明顯優勢。大型銀行在做普惠信貸時,尤其是風控方面的優勢會比較明顯。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更多是專業化的服務優勢。比如不斷創新一些差異化和特色化的産品,專門為小微業務配置一些信貸計劃,還包括一些資金成本、內部資金的優勢,來支援普惠金融向深層次發展。

除銀行外,近年來,保險業也積極響應普惠金融號召,面向小微和“三農”人群的保險産品日益豐富,有效解決了長尾人群抵押擔保能力不足的問題。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商敬國表示,從保險角度而言,普惠金融的障礙之一,就是參與多方交易的成本和交易的風險過高,導致金融機構參與性不高,但由於需求方資産的匱乏,很難滿足供給方最低的風險標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信用風險,因此必須有外在的風險保障工具,而保險恰恰就是這個工具。

  圓桌對話:聚合模式的創新與挑戰。

作為非銀行機構的代表企業,平安普惠也正在探索實踐互補合作的聚合模式。“要服務好小微企業,貸款機構必須有完美而且全面的業務能力,具體包括在各種場景獲客,通過線上、線下等渠道為客戶提供諮詢服務,運用大量數據和科技進行風控、有效分散風險,同時還能保證資金充足且成本低等方面。但是,現在市場上並沒有一家從業機構有上面説的所有能力。我認為可以通過跨行業、多企業的合作,解決這些問題。”平安普惠董事長兼CEO趙容奭説。

商敬國則表示,建立普惠金融的生態系統,必須令其能夠自我發展、自我迴圈,還必須有一個外在的動力,即政府財政金融部門的支援。“因為它自我‘造血’能力不是很足,所以必須由外界的動力輸入。”他表示,為此,可以嘗試建立普惠金融保護區,培育普惠金融生存的土壤。在不發達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要鼓勵發展金融互助組織,尤其是農村金融互助組織的成長,適度發展公司制的金融機構。此外,對普惠金融的産品要進行單獨管理,還應引入社會關注指標,要淡化盈利指標。最後,要通過市場化委託合作方式,提高政策性經濟機構的效率。

“在跨行業發展方面,各個機構要有一個自己的定位,怎麼樣發揮各自的優勢,在這個體系當中相互配合。比如銀行,做信貸就可以發揮主力軍的作用,融資擔保包括保險,可以共同承擔風險的分擔機制,發揮保障的作用,小貸公司、網際網路金融,可以作為信貸市場的補充,發揮補充的作用。此外,也可以思考怎麼樣搭建銀行和融資擔保機構以及保險公司等的風險共擔機制、怎麼樣跟網際網路機構加強合作,利用數據互補,包括一些技術手段,提高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援,怎麼樣來發展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等,這都將更好地解決普惠金融領域發展的難題。”楊青楠説。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