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滇緬鐵路遺址博物館一角。近日,記者探訪臨滄市滇緬鐵路忙蚌大橋遺址及滇緬鐵路遺址博物館,了解塵封的歷史。臨滄雲縣境內,中緬國際大通道大理-臨滄鐵路正在建設中。自2015年開工建設以來,大臨鐵路已完成建設投資88.61億元人民幣,佔計劃投資總額的58%,將於2021年建成通車。 中新社記者 陳靜 攝
中新社臨滄5月19日電 (陳靜)初夏,在中緬邊境雲南臨滄,六個巨大的橋墩矗立於南汀河滇緬鐵路忙蚌大橋遺址上。約80年前,無數修建滇緬鐵路的勞工葬身在這“死亡之河”,而這條歷時4年修建的跨國鐵路,卻在即將鋪軌時被炸毀。
近日,記者探訪臨滄市滇緬鐵路忙蚌大橋遺址及滇緬鐵路遺址博物館,了解這段塵封的歷史。
“早在1917年,孫中山在其所著的《建國方略》中就提出,要修建從廣州經貴州至雲南,最後到達緬甸邊界的鐵路。”滇緬鐵路遺址博物館內的解説員介紹道,1937年抗戰爆發後,中國沿海港口逐步被日軍封鎖,軍需物資主要從美國海運至緬甸仰光,再用大量汽車沿滇緬公路運到大後方。但是,汽車運力小、耗時長、成本高,無法保證軍需供應,開闢一條連接緬甸和滇西南的鐵路迫在眉睫。
1938年12月,滇緬鐵路正式開工,計劃由昆明向西經大理進入臨滄,再由臨滄清水河口出境連接緬甸臘戍。然而,1942年5月,緬甸淪陷,雲南騰衝、龍陵相繼失守,為了防止日軍沿滇緬鐵路的路基進入滇西,只能破路拆軌,滇緬鐵路因此夭折。
約80年後的今天,臨滄雲縣境內,中緬國際大通道大理-臨滄鐵路正在建設中。記者在大臨鐵路建設現場了解到,自2015年開工建設以來,大臨鐵路已完成建設投資88.61億元(人民幣,下同),佔計劃投資總額的58%,將於2021年建成通車。
大臨鐵路北端通過廣(通)大(理)線、成(都)昆(明)線連接昆明、攀枝花地區,向西南連接中緬邊境的臨滄清水河口岸,是中緬鐵路重要組成部分。
“臨滄人民從未放棄復建滇緬鐵路的夢想,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等的推進,這一夢想即將成為現實。”滇緬鐵路遺址博物館內的解説員如是説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