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敦煌“活”起來

發佈時間:2019-05-14 09:52:10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顏維琦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敦煌壁畫,敦煌藝術,洞窟,高仙芝,張議潮

  複製洞窟內景

  敦煌壁畫(局部)

  敦煌壁畫(局部)

  張騫出使西域圖 莫高窟第323窟

  都督夫人禮佛圖(復原臨摹) 莫高窟第130窟

【絲路畫語】    

當我們談論敦煌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濃縮1650年,跨越3100公里,正在上海寶龍美術館展出的“覺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邀觀眾步入“瀚海沙漠”和“洞窟”中,共赴一場瑰麗恢宏的敦煌藝術盛宴。

西元366年,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苦行僧樂僔雲遊至敦煌,突見鳴沙山金光萬道。聖地奇景令樂僔頓悟,就此結茅,在大泉河谷鑿下莫高第一個洞窟。自此,一個中國文化聖地開啟了長達1650多年的興起、廢棄、重生的跌宕命運。

此次展覽由敦煌研究院精心挑選200余件敦煌藝術精華,古老文明與現代科技的碰撞,讓凈土世界“活”起來。

現場構建了3000平米黃沙實景,空運來的逾萬株沙地植物點綴其間。步入此境,張騫的勇氣,班超的決絕,漢武帝列四郡、據兩關的雄才,唐太宗置安西都護與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軍鎮的大略,法顯和玄奘度瀚海越蔥嶺西行求法的九死一生,高仙芝的義無反顧,張議潮的沉勇孤忠……仿佛在時空的疊加中一齊湧來。

展覽在“覺色敦煌”主題下,包含“時光”“如是”“世相”“人心”四大展區,從敦煌洞窟的建造歷史、宗教內涵、社會文化、生活形態四個角度帶領人們領略敦煌之美。壁畫、彩塑、經書、洞窟,展品體系完整、內容豐富。首次系統展出的敦煌供養人系列與《放妻書》等26部敦煌遺書複製品,令觀者駐足。

首次結合高精度複製洞窟與多媒體投影技術的創意展陳形式,打破了以往敦煌壁畫靜態展覽的常規,觀者仿佛回到敦煌——走入“時光”,與供養人對話洞窟建造史;感悟“如是”,在壁畫彩塑中領悟佛學智慧;品味“世相”,觸摸敦煌建築、服飾、粧容、歌舞;解讀“人心”,從敦煌遺書中還原古人的世俗生活細節片段。

莫高窟最大的壁畫——《五台山圖》,高達3米、長達13米的巨幅畫卷“活”了起來。徜徉于1:1高精度仿製的敦煌洞窟中,可以近距離細品精美絕倫的石窟壁畫,更可以走出窟外欣賞斑斕多彩的沉浸式投影。

策展人涂宇慶介紹,此次展覽開創“鏡頭式策展”新思路,以電影鏡頭語言設計觀展路線,為觀眾帶來“一鏡到底”式的觀展體驗,在展示敦煌藝術文化的同時,也將大展本身打造為“藝術品”。

“我們只是展開這一幅畫卷,讓你看見敦煌。”在涂宇慶眼中,看見敦煌,也就看見了中國,看見了我們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文化。今天,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全面實施,敦煌勢必將再次成為東西方文明交匯、互鑒的重要樞紐,重現昔日榮光。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