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共建“一帶一路”的新征程(權威發佈)

發佈時間:2019-04-24 14:39:05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羅珊珊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一帶一路,風險防控,共建共用,報告,征程

4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組組長肖渭明、商務部綜合司巡視員宋立洪介紹《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和展望》有關情況。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報告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堅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5年多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參與各方都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對共建“一帶一路”的認同感和參與度不斷增強。肖渭明表示,這應了中國一句古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政策溝通方面,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及其核心理念已寫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以及其他區域組織等有關文件中。到目前為止,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70多份合作文件。

設施聯通方面,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穩步推進,為建立和加強各國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構建高效暢通的亞歐大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

貿易暢通方面,中國發起了《推進“一帶一路”貿易暢通合作倡議》,83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參與。中國與東盟、新加坡、巴基斯坦、喬治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或者升級了自由貿易協定。

資金融通方面,中國與27國核準了《“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中國人民銀行與多邊開發機構開展的聯合融資已累計投資超過100個項目,覆蓋了70多個國家和地區。

民心相通方面,中國設立“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與24個沿線國家簽署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

産業合作方面,2013年—2018年,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900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完成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超過4000億美元。

宋立洪説,“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近6年來,經貿合作取得了重大進展。2013年—2018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年均增長4%,高於同期中國外貿的整體增速,佔中國貨物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27.4%。

源自中國 屬於世界

《報告》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自中國,更屬於世界,根植于歷史,更面向未來,重點面向亞歐非大陸,更向所有夥伴開放。

肖渭明介紹説,2017年召開的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形成279項具體成果,已全部按計劃進度完成,其中有的成果轉入常態化工作,將持續推進。

“對世界來講,‘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一個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公共平臺,同時是促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肖渭明認為,從“一帶一路”倡議對世界經濟和世界政治格局的貢獻來看,有兩方面:

第一,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堅定地支援多邊主義和多邊貿易體制,推行自由貿易和投資,為世界經濟復蘇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得益於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世界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擁有了出海通道,白俄羅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轎車製造業……這一系列的事實證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民生改善作出了突出貢獻。

第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作出了新的貢獻。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所倡導的“三共”原則、“五通”理念,都是多邊主義、自由貿易、多邊貿易體制的應有之義。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順應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內在要求,彰顯了同舟共濟、共建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提供了中國思路、中國方案。

同心協力 行穩致遠

報告説,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

肖渭明説,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正從佈局開篇的大寫意階段轉向精耕細作的工筆畫階段。中國願與各方共同努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努力將“一帶一路”建設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和廉潔之路。

提及針對每一條路的具體安排和設計,肖渭明介紹,建設和平之路,中國願意與世界各國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打造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夥伴關係。

建設繁榮之路,願與世界各國共同推動陸、海、天、網四位一體的互聯互通網路,推動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用。

建設開放之路,願與世界各國共同支援、維護和加強基於規則的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

建設綠色之路,願與世界各國共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共同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建設創新之路,願與世界各國共建國家級聯合科研平臺,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科技人文交流機制。

建設文明之路,願與世界各國深化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媒體、旅遊等各領域合作。

建設廉潔之路,願與世界各國共同加強對“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監督管理和風險防控,推進反腐敗國際交流合作。

宋立洪表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品質發展轉變,要打造高水準的合作平臺、做優做精重大經貿合作項目、開展更多貿易投資促進活動、加快發展“絲路電商”、推進自由貿易區建設。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