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在即。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近6年的歷史方位上,“世界為什麼需要‘一帶一路’”這個問題仍備受關注,答案也越來越清晰,共識越來越多。
近期,一份來自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利用地理資訊系統(GIS)研究了“一帶一路”相關區域人口超過10萬的城市——共涉及71個經濟體的1964個城市,得到結論認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將使全球貿易運輸時間平均減少1.2%到2.5%,從而使貿易總成本降低1.1%至2.2%,而對於“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來説,運輸時間減少幅度為1.7%至3.2%,貿易成本降低幅度為1.5%至2.8%。受益最明顯的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貿易成本降低可達10.2%。報告認為,單就2019年而言,“一帶一路”合作使得全球經濟增速預期至少提高了0.1個百分點。
該報告還指出,上述結果僅為基於道路連通情況所做的計算,如果考慮到貿易便利化、管理水準提高等其他因素,“一帶一路”帶來的效益會更加顯著。
這份報告可以看做對“一帶一路”帶來貿易成效的一份評估,實際上只涉及“貿易暢通”和一部分“設施聯通”,但已經頗為可觀。報告揭示出一個當今世界變化趨勢:“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正在使貿易成本不斷降低,而這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主要西方國家出現了保護主義抬頭、貿易政策方向性劇變趨勢,導致二戰後曾長期作為國際貿易體制基礎的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原則受到巨大衝擊,其顯著後果是貿易成本持續上升導致國際貿易總量增長停滯甚至倒退,全球化浪潮出現“逆流”。
當今世界,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量佔比過半並繼續提高,經濟發展態勢“東升西降”。在此背景下,國際經濟中的“上層建築”如規則體系、金融渠道、組織架構等卻仍在按照以北大西洋兩岸為中心市場的模式運作,這就導致全球經濟中最具活力的市場——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相互之間經濟聯繫不暢,並且往往必須“繞道”依賴發達國家的經濟環節來相互溝通,典型的例子就是兩個發展中國家之間通常要借助美元和西方金融機構才能相互貿易。這就使得“高成本世界”成為某種常態。
“一帶一路”合作把當今世界最具增長潛力的區域連接起來,成為一個不斷延伸的大市場,僅就“減少繞道”這一條,已經可以為沿線國家和地區帶來可觀的經濟成本降低。何況“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多數屬於所謂的“價值洼地”,即由於同國際市場對接不暢而産業估值普遍偏低的地區,一旦使之連入包括中國這個世界最大市場之一的國際市場,必將釋放區域性的低成本優勢,在提高自身收益的情況下,帶來國際市場整體成本降低。
世界歷史上,經濟運作成本較低往往與物價穩定、經濟繁榮相聯繫,而經濟運作成本較高則與通貨膨脹、經濟低靡相聯繫。在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正在通過打造低成本經濟帶為世界未來提供新的選項。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