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百年華校煥發新活力

發佈時間:2019-04-08 09:40:49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楊 寧 尹昊文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華教,華校,百年校慶,華文學校,華僑中學

  圖為新加坡華僑中學,雕像為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

(資料圖片)

近日,由愛國華僑陳嘉庚創立的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迎來百年校慶。“華校肩負傳承責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盛讚華僑中學為新加坡作出的貢獻,並呼籲其他學校學習華僑中學開放包容的精神。

同月,馬來西亞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也舉行成立100週年的盛大儀式。

百年間,華文學校歷久彌堅,正成為海外華文教育的一張耀眼名片。

百年傳承

百年來,無數華人在東南亞地區成家立業,華文教育也隨之生根發芽。

1919年,陳嘉庚先生創建東南亞第一所華文學校——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無數華文教育工作者披荊斬棘,在東南亞建立起一所又一所華文學校,讓中華文化跨越南海,遠揚異域。

近年來,隨著中國日益強盛,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東南亞華文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數據統計顯示,目前東南亞地區有華文學校上萬所,華文教育從業者數十萬,有數百萬人在學習和使用中文。今年3月,印尼舉行了全國漢語水準考試,6078人參加考試,是歷年來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中文熱”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正影響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僅僅是華裔,東南亞各族裔紛紛選擇當地華校就讀,中文正在成為更多人的選擇。

3月22日,李顯龍在新加坡華僑中學百年校慶上説:“我們應該加強對各族母語的教導,豐富我們社會的底蘊,進一步鞏固新加坡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的國家身份。”華人是新加坡第一大族群,中華文化內蘊的熱愛和平、共同發展等理念,正在通過中文向新加坡乃至整個東南亞進行傳遞。

菲律賓紅燭華文教育基金會諮詢委員張傑常年在東南亞從事華文教育,他接受採訪時回憶了在海外某華校參與的一次春節慶典:“當時全校2000多人齊整地穿戴著‘中國紅’來慶祝中國新年,但一到歌舞表演,菲律賓當地各民族的特色就都出來了,各族文化相得益彰。”他説:“華文學校並不是單純地傳播中華文化,它是當地的一所國際學校,與當地語言、英語甚至法語共同構成了當地的文化生態。”中文和中華文化也是東南亞多元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嶄新機遇

北京大學亞太研究中心副主任楊保筠教授説:“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交流越來越密切,很多東南亞國家都希望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在這個過程中,中文是重要的工具。”

中國商務部顯示,2017年中國和東盟貿易額達5148.2億美元,是2003年的6.6倍,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上升到1/8。

中國已連續9年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連續7年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2018年1-5月,中國—東盟貿易額同比增長18.9%,達到2326.4億美元。

與中國合作的巨大經濟利益,促使東南亞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中國早已不再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恰恰相反,中國代表了發展和未來。張傑説:“中國的發展為華文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過去,東南亞民眾不知道學了中文要做什麼,現在很明白,學中文是要和中國做生意,要學習中國,像中國一樣發展。”

中國的快速發展,不僅點燃了東南亞當地民眾學習中文的熱情,更激發了當地老一輩華人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感。然而,東南亞的華文教育曾經出現過斷層,許多華人不太了解中華文化,甚至無法流利地用中文交流。

4月2日,已連續舉辦19年的菲律賓華裔學生學中文夏令營再一次開營,菲律賓華教中心主席黃端銘表示,這也是老一輩華人所願意看到的,“希望子孫們將中華文化一直傳承下去。”

“對祖(籍)國有深厚感情的老一代華僑華人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他們都希望培養一些對祖(籍)國文化有了解、有感情的年輕人。”華僑大學華文學院的陳旋波教授説。

補齊短板

陳嘉庚創辦的華僑中學,很快成為了東南亞愛國華僑的基地,老一輩華僑的家國情懷深刻影響了之後的華中學子。

李顯龍在華中百年校慶上説:“華僑中學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像長青松柏,歷經風雨與不同時代的挑戰仍屹立不倒。”華文學校紮根當地,相伴中華,成為溝通中國與東南亞各國的一座橋梁。

時下,東南亞華文教育已蓬勃發展,但若要推動華文教育進一步發展,仍需彌補短板。

陳旋波表示,目前東南亞華教人才年齡普遍偏大。東南亞當地華教機構不僅要在年輕一代華僑華人中大力普及華文教育,更要從中培養有意願、有志向的華教人才,避免出現華教人才青黃不接的局面。

同時,華文教育標準有待完善。陳旋波指出,東南亞各地在課程安排、教材標準等方面仍然存在差異。各地的華教機構需要加強交流溝通,逐步推動當地華教規範化、制度化。

展望未來,推動東南亞華文教育向前發展,華僑華人充滿信心。

“趨勢是向好的。”張傑説,“對前景我們是樂觀的,東南亞各國與中國的聯繫越來越密切,交流也越來越多,各地華教正在向規範化、標準化、正規化的方向發展。中國發展得越來越好,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年輕人投入到華文教育中。”

楊保筠説,“只要華文教育始終秉持中華文化和平發展的內涵,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順風車,就一定能讓更多的人了解中文,學習中文。”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