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網 記者劉丹陽報道 3月31日,“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2019年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本次年會以“2019區域政策與穩增長”為主題,探討區域政策如何圍繞穩增長要求進一步創新完善發力建功等問題。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名譽會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顧問范恒山以“密切關注和高度重視地區發展的‘四個分化’”為題作了總結發言。范恒山談到,當前區域分化要關注四個方面的問題。
范恒山指出,這些年,在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政策的強力推動下,區域經濟發展呈現出積極的變化和良好的格局。但是我們也注意到,近年來區域發展又呈現出一些新的情況。根據有關專家分析,從總體上看,近兩年來地區發展的差距又有所擴大,這與2007年到2014年間差距在不斷縮小的情況相比較,體現了一種變化。從具體上看,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區域分化的顯現和加劇。當前值得關注和重視的地區分化有四個方面:
一是區域間及其內部的分化。這既體現在四大板塊之間,也體現在四大板塊內部,還體現在各省區內部。與此同時,在東西差距仍然存在的同時,南北差距日益突出,呈現出經濟增長“南快北慢”、經濟總量佔比“南升北降”的狀態。
二是地區發展潛能的分化。一些地區間不僅現實存在著差距,從發展潛力看也存在著不斷拉大的差距,這在同為欠發達地區的省份表現得尤為明顯。有些省份主導産業仍然是“原”字頭、“初”字頭當家,經濟結構老化、創新能力不足、經濟增長乏力;而另外一些省份通過各種手段大力培育新經濟、新動能,在某些領域已形成領先勢頭,不僅帶來了當前的高增長,也為未來的加速發展積累了充足的潛能。
三是城鄉發展的分化。一方面城市都在大踏步地向現代化邁進,各種資源要素包括農村優勢資源要素大量地向城市傾斜,各個地方積極推動建設綠色城市、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相當一部分還瞄準國際先進水準,要建成國際化城市,甚至是“未來城市”,當前“未來城市”這個提法很流行。許多城市的建設也是在忙於錦上添花。但另外一方面,農村在主體上仍然維持著一家一戶的生産經營模式,農村農業現代化既缺乏制度基礎,也缺乏有效手段。這個問題處理不好,城鄉差距會進一步拉大,對此我非常擔心。
四是地區居民收入的分化。由於“馬太效應”等的影響,地區間的發展差距拉大,也導致了居民收入增長的懸殊,統計數據表明相對於前些年,當前每人平均收入最高地區與最低地區差距進一步拉大。這些分化,不僅影響到區域協調發展和國家經濟的整體發展,也會影響到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定,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採取得力措施解決。
就對策而言,范恒山表示,關鍵要抓好如下四方面:
一是要堅持以分類指導為基本指向,創造性地實施區域政策。分類指導是區域政策的要義所在,是解決區域問題的最有力武器。他還談到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優化區域政策重點是:進一步細化空間單元,增強政策適應性;重視同類地區的發展,一體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緊扣突出矛盾和問題,提高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堅持與時俱進,適應變化靈活出臺一些應對措施。
二是強化區域政策和其他政策的聯動組合。區域問題涉及到各個方面,需要政策的系統配套和協調聯動。要把握好兩個方面:一方面,其他有關政策應該更加重視區域差距和地區分化的狀況,不斷豐富和優化內容,進一步增強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區域政策要發揮作為其他政策的載體的作用,在區域政策的框架下組合運用好其他政策。
三是大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是解決其他差距的“牛鼻子”或關鍵環節。低收入人群也好,貧困人口也好,欠發達地區也好,其實都主要集中在農村或者本身就是農村。把農村的問題解決好了,這些問題相應也就解決了。所以縮小差距的關鍵在於振興農村,推動農村現代化發展。雖然發展的主要矛盾在鄉村,但解決鄉村發展矛盾的主要力量卻在城鎮、在市場。所以要推進城鄉融合,為城鎮能量進入農村、進入市場發揮作用創造有力條件。為此,推進三個方面的改革十分重要:推進土地三權分置的改革,為城市企業進入農村、先進生産經營模式運用於農村、現代科技手段服務於農村創造制度基礎;推進農村資源要素市場化,在此基礎上,打破關鍵體制約束,推動農村和城市間各類資源要素的平等交換;平衡好主産區與主銷區、發展農業地區和發展工業地區間的關係,區別不同情形建立橫縱向的重要農産品的利益補償機制,加大對重要農業發展區的政策支援力度。
四是強化對欠發達地區新經濟新動能培育發展的政策支援。通過對口支援、人才輸送、地區間優勢互補合作等有效方式,促進發展潛能薄弱地區加快形成新動能,推動其超越落後的産業基礎,在構建現代經濟體系方面比肩發達地區,逐漸形成全新的産業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