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共話“一帶一路”:優化風險管控 破融資難題

發佈時間:2019-03-28 09:16:47 | 來源:央廣網 | 作者:陳銳海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一帶一路,融資難,融資風險,融資平臺,融資問題

央廣網博鰲3月27日消息(記者陳銳海)“70多年來,支撐全球化的軟硬基礎設施出現明顯的老化。每年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超過1.75萬億美元,全球基礎設施建設的缺口達到了1.5萬億美元。這制約了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以“一帶一路:為全球化‘修路’”為主題的2019博鰲亞洲論壇分論壇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張燕生認為,全球化需要“修路”,中國倡導各國共建“一帶一路”,啟動了為全球化“修路”的工程。

以“一帶一路:為全球化‘修路’”為主題的分論壇在27日舉行。(央廣網記者 張凱航 攝)

如何理解“一帶一路”?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董事長金立群看來,任何的國家、任何投資者在任何的地方做的項目,只要是促進全球和區域合作、平和發展的,它就是“一帶一路”的項目。“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他認為,推動互聯互通是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能給各地人民帶來新理念、新技術,帶來發展的機會與繁榮的成果。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對此表示認同。她説:“‘一帶一路’倡議,反映了中國對經濟全球化基本規律的思考,是中國應對全球化挑戰提出的解決方案。”

鄒加怡説,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財政部和27個國家的財政部門一起核準了“一帶一路”融資的指導原則,和6家主要的多邊開發銀行簽署了“一帶一路”的合作協議。“通過這些政策框架,鼓勵參與‘一帶一路’的各方能遵循國際通行的規則,同時適應發展中國家的實際需要,也遵循市場的基本規律。”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諮詢委員會委員Shamshad AKHTAR也認為,想要共建基礎設施,合作夥伴就得形成對話,在開放、理解、包容、互利的基礎上制定合作的政策框架,做好風險管理,解決融資問題。

與會嘉賓紛紛表示,融資難是目前各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中面臨的挑戰。

據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鄭之傑分析,部分國家經濟能力弱造成財政出資能力有限,加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短期投資回報率低和不確定性因素多等原因,造成資本介入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較大。他説,2030年全球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將達到94萬億美金,但其中有1/5無法得到有效的資金支援。

為此,鄭之傑建議搭建更開放包容的融資平臺,發揮政府財政資金、國際資本、國有資本和私人資本等各類資本的優勢,形成推動“一帶一路”發展的合力。同時,他認為需要多邊共同建立科學、合理、系統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以管控融資風險,降低融資難度。

“優化金融風險管控可以為基礎設施建設引入更多資本。”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嘉良表示,除此以外,還要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調解機制,來處理合作中出現的爭端。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