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防控重大風險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

發佈時間:2019-03-12 14:35:04 | 來源:光明網 | 作者:孔祥濤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風險,風險防控,風險社會,疊加放大,1986年

作者: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孔祥濤

2019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全文共24次提到“風險”,可謂始終貫穿防風險這一“底線思維”。由此可見,防控重大風險2019年的重要工作。

一、防控重大風險,源自黨中央對國際國內形勢的科學判斷。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黨中央科學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圍繞“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戰略決策,關係黨和國家事業全局。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號召全黨“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2018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2019年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再次強調“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綜合分析當前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作出“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環境更複雜更嚴峻,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更多更大”的科學判斷,進而提出“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準備”。報告對今年風險防控的具體部署要求,既貫穿了黨中央關於“防範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的要求,又直指當下,具有鮮明的現實特點和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

二、防控重大風險,必須科學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時指出,“我們面對的是兩難多難問題增多的複雜局面。實現穩增長、防風險等多重目標,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等多項任務,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等多種關係,政策抉擇和工作推進的難度明顯加大。”展望2019年,我國發展面臨的環境更複雜更嚴峻,“四多”(問題增多、多重目標、多項任務、多種關係)局面有增無減,政策抉擇和工作推進的難度進一步加大,科學統籌改革、開放、穩定及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更為重要。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從國際到國內、從改革到發展、從市場到政府、從宏觀調控到微觀主體、從金融領域到實體經濟、從脫貧攻堅到污染防治等,都堅持了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充分體現了科學統籌思維。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將“防風險”置於總體工作系統之中,強調“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進一步推進“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再如,“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要求“強化底線思維,堅持結構性去杠桿,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控輸入性風險”。報告專門強調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注重把握好的“三個關係”,一要統籌好國內與國際的關係,凝心聚力辦好自己的事,二要平衡好穩增長與防風險的關係,三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這三條要求既是改革開放40年經驗的總結,也是唯物辯證法思想和科學統籌思維的充分體現,符合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和規律。

三、防控重大風險,需要紮實推進重大決策社會風險評估。風險治理是現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重要的組成部分。自1986年德國社會學家烏爾裏希 貝克提出“風險社會”理論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已形成一套科學完備的風險管理制度及工具。2012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我國建立完善重大決策社會風險評估制度。黨的十九大要求健全各方面風險防控機制。重大決策社會風險評估制度對促進科學民主依法決策、保障改革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按照風險管理理論,並結合近年來我國經驗教訓,防風險的決策(政策、舉措)本身就蘊含著一定社會風險隱患,必須科學評估、源頭防範,避免産生新的風險(次生災害)。

《政府工作報告》基於對風險管理的科學認識,提出了科學處理穩增長與防風險關係的具體要求。一是對長期積累的諸多風險隱患,必須加以化解,但要遵循規律,講究方式方法,按照堅定、可控、有序、適度要求,在發展中逐步化解,堅決避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二是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情況下,出臺的政策和工作舉措要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調結構,防控風險要把握好節奏和力度,防止緊縮效應疊加放大,決不能讓經濟運作滑出合理區間。三是在把握好節奏和力度的同時,不能只顧眼前,採取損害長期發展的短期強刺激政策,産生新的風險隱患。實現以上要求,必須對防風險的重大政策和舉措,特別是其中涉及民生的重大決策事項認真進行社會風險評估,廣泛聽取各方意見,使各項政策、舉措符合基本國情和客觀實際,更接地氣、更合民意,從源頭上防止引發新的風險,防止經濟領域風險演化為社會、政治領域風險,影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這在當前外部輸入性風險上升、內部週期性結構性問題疊加、風險關聯性敏感性增大的情況下,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環境社會風險上升,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援擁護。同時,部分地方治理企業污染的舉措沒有與當地高品質發展的速度、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造成了新的社會風險隱患。《政府工作報告》在2019年政府工作任務中強調,“改革創新環境治理方式,對企業既依法依規監管,又重視合理訴求、加強幫扶指導,對需要達標整改的給予合理過渡期,避免處置措施簡單粗暴、一關了之。”這既是呼應社會關切、幫助企業解憂紓困、穩增長保就業的實在舉措,也是防風險非常重要的方法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要求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加強鬥爭歷練,增強鬥爭本領,永葆鬥爭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困難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動搖,幹勁不能鬆懈”,要求廣大幹部“樹立強烈的事業心和進取心,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埋頭苦幹、結合實際創造性地幹”。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一定能防範化解好重大風險,完成2019年各項工作任務,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