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汶萊揭開中文友誼新篇章

發佈時間:2018-11-19 11:33:5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孫喜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渤泥,國友誼,中文,汶萊蘇丹,一帶一路

孫喜旅居新加坡的中國籍獨立時評作家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18日抵達斯裏巴加灣,開始對汶萊達魯薩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我國最高領導人時隔13年再次到訪汶萊,必將會譜寫中文兩國友誼的歷史新篇章。

汶萊,全稱“汶萊達魯薩蘭國”,是個穆斯林國家,位於加裏曼丹島西北部的馬來西亞砂拉越州和沙巴州之間,面積僅有5765平方公里,人口約42萬,其中馬來人佔65.7%,華人佔10%。汶萊雖然地小人少,不過受惠于極為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每人平均GDP曾一度高居全球第五位。

中文交往的歷史淵源久遠,兩國關係最早可追溯至西漢時期,唐宋明時期交往日漸頻繁,鄭和船隊就曾到訪過渤泥(汶萊的古稱)。明永樂年間(1408年),渤泥第二任國王蘇丹麻那惹加那在訪華時因病不幸過世,明成祖朱棣以王禮將其厚葬于南京,此墓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乃中文友好的歷史見證。

1991年9月30日,中文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雖然在東盟成員國中,汶萊與我國建交時間最晚,但是雙邊關係發展勢頭良好,各領域友好交流與合作穩步推進,兩國已于2013年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汶萊現任國家元首蘇丹哈桑納爾·博爾基亞(Hassanal Bolkiah)在位50多年,算是我國的常客,曾先後11次訪華或來華出席國際會議。

據統計,2017年,中文兩國的貿易額達10億美元,同比上升36.5%。截至2017年底,汶萊累計對華實際投資27.9億美元。2017年,兩國人員往來總數約5.96萬人次,同比增長24%。其中,中國赴文遊客5.2萬人次,文來華遊客0.76萬人次。今年第一季度,我國成為汶萊的最大遊客來源地。經過多年的發展,“汶萊—廣西經濟走廊”如今已成為中文兩國地方合作最具影響力的載體和平臺。不過,汶萊的國內市場規模有限,中文的經濟合作未來仍有一定拓展的空間,兩國更為巨大的合作潛力應當超越汶萊本土和經濟範疇。

汶萊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國家,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創始國之一,中文兩國于2017年簽署了《“一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地理上,汶萊處於東盟的中心地帶;經濟上,汶萊處於東盟東部增長區的核心。中文兩國完全可以借助“一帶一路”的大平臺,攜手合作共同開發東盟的巨大市場,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農業、生態旅遊、醫療健康等領域挖掘新的合作增長點。汶萊也可以將其國家宏觀發展戰略“2035宏願”更加深入有效地對接“一帶一路”倡議,以助力其加速實現經濟多元化的戰略目標。

中文兩國是相互信任的朋友和夥伴。雖然汶萊是東盟內部的小國,但是對於東盟事務有一定影響力,目前的東盟秘書長林玉輝(Lim Jock Hoi)就是來自汶萊的資深華裔外交官。汶萊向來積極推動中國—東盟關係發展,並在南海問題上支援我國。2016年,汶萊連同柬埔寨、寮國與我國達成共識,強調南海爭議不是東盟和中國之間的問題,不應該影響中國與東盟關係。近來,中文兩國再次表示一致同意將繼續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加強海上合作,推動“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共同維護南海和地區和平穩定。

中文關係堪稱大小國家平等相待、和睦相處的典範。我們中國人一向講究禮尚往來。去年9月,汶萊蘇丹哈桑納爾成功訪華,並與習近平主席會談。如今,習近平主席回訪汶萊,必將進一步加深兩國的政治互信和人民的深情厚誼,兩國元首也將會共同規劃好未來合作,推動中文關係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新時期取得更大發展,以更好地造福兩國人民,促進地區的和平與繁榮。(觀點中國)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