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友誼的靚麗“中國名片”

發佈時間:2018-11-19 09:25:17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丁 子 等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自然箱,浡泥,摩拉港,中國名片,海上絲綢之路

  俯瞰汶萊大摩拉島大橋。

資料圖片

  汶萊首都斯裏巴加灣市的街道上懸挂起兩國國旗。

本報記者 林 芮攝

  汶萊中華中學學生展示書法作品。

本報記者 孫廣勇攝

  汶萊技術人員為烏魯都東水壩點讚。

本報記者 孫廣勇攝

  俯瞰恒逸汶萊石化項目。

資料圖片

從帆影點點的海上絲綢之路,到今天快速發展的經貿合作,世代友好的中文兩國平等相待、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汶萊方面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援。如今在汶萊,烏魯都東水壩等一系列兩國合作的重要項目,提升了汶萊互聯互通水準,也成為汶萊當地靚麗的“中國名片”。

汶萊海事博物館——

“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歷史的傳承,也是現實的需求”

“汶萊自古便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中國西漢時期,我們的祖先就通過這條海上紐帶互通有無,譜寫了相知相交相親的美好篇章。”對汶萊進行國事訪問前夕,習近平主席在汶萊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中,談到了中文兩國歷史上的交往佳話。

如今,站在位於汶萊首都斯裏巴加灣市的海事博物館前,看汶萊河水緩緩流淌,猶可追憶這座貿易城市曾經“舶交海中,不知其數”的繁華。“1408年,當時的浡泥國王就是從這裡出發訪問中國。他後來在華病逝,被明朝永樂皇帝以王禮厚葬在南京。習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也提到了這一段歷史。”汶萊文化、青年和體育部博物館司前司長卡裏姆説。

卡裏姆長期從事考古及歷史研究工作,他指著河邊的一座小島告訴記者:“那就是古代的海關。當年,來自中國的商船來到這裡,將瓷器、茶葉、絲綢等貨物卸下,然後滿載著香木、珍珠、珊瑚以及蜂蜜返航。這裡也因此成為文中兩國貿易往來的歷史見證。”

如今在海事博物館裏,珍藏著一艘古代沉船的遺物。這艘沉船被學者認為是當年往返于中文之間的商船,從沉船上打撈起來的瓷器、金屬製品等文物如今被置於海事博物館裏,無聲地訴説著當年那繁盛的貿易景象。卡裏姆指著一個展品説:“這是汶萊古代盛水器皿,製作時採用了中國制瓷技術,做得很精細,是中國為汶萊定制的。可見在中國明朝時期,文中兩國民間就有了比較深入的交流。毫無疑問,中國的先進技術提升了汶萊民眾的生活品質。中國船隊給當地帶來的是和平,留下的是繁榮。”

悠悠海上絲綢之路,成就了中國和汶萊的古代輝煌,更將中文兩國緊密聯繫,結下割捨不掉的情誼。“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汶萊和中國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歷史的傳承,也是現實的需求。回顧歷史,對提升兩國關係將起到重要促進作用。文中關係的當代發展,同樣有助於汶萊和平發展、經濟繁榮。”卡裏姆説。

烏魯都東水壩——

“現在汶萊也有了自己的‘三峽’大壩,我們感謝中國,感謝習近平主席!”

從斯裏巴加灣市出發約一個小時後,記者來到都東縣比拉班鎮。道路兩側排著密密麻麻的鐵桿,有的相隔僅1米。桿上的紅色標誌十分醒目,旁邊豎著“大貨車1米,小汽車0.25米”的牌子。

這是洪水氾濫時提醒過往車輛的。“這裡靠近都東河,每年都有兩三個月發洪水。洪水一來,高腳屋的底層都被淹了。不僅傢具、電器被水淹,家裏養的雞呀、鴨呀也都被沖走了,看著心疼啊。你看這裡幾乎家家都有船。1年前水壩建成後,就很少發洪水了。”比拉班鎮居民哈吉説。

哈吉所説的水壩是烏魯都東水壩項目,也是汶萊最大的水利工程。水壩由中國電建與汶萊百科地公司共同承建,位於都東縣比拉班鎮以南23公里的熱帶雨林深處。當地媒體報道稱,該項目將惠及25萬汶萊居民。

11月17日,烏魯都東水壩項目正式驗收移交文方。在項目現場,汶萊發展部負責該項目的官員扎比説:“中國企業建設的每一個細節都十分棒,項目除了緩解洪澇災害,還為汶萊經濟增長提供水源儲備。”

經過中企的改造,從比拉班鎮公路到水壩23公里的道路不再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而是平整的柏油路。“修了柏油路後,出行方便了,一些住在山裏的村民逐漸搬到外面,沿著道路蓋起房子。我聽説中國有三峽大壩,現在汶萊也有了自己的‘三峽’大壩,我們感謝中國,感謝習近平主席!”哈吉説。

摩拉港集裝箱碼頭——

“中國技術、中國管理經驗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大摩拉島坐落在寧靜的汶萊灣東北部。遠遠望去,白色巨龍般的大摩拉島跨海大橋將小島與陸地緊密相連。大橋下,摩拉港內一幅繁忙的景象:大型集裝箱船緩緩駛入港口,一個個集裝箱被吊裝到碼頭,堆在不同區域。大量的生活必需品由此走進了汶萊每一個尋常百姓家。

摩拉港項目是“廣西—汶萊經濟走廊”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2月,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與汶萊達魯薩蘭資産管理公司組建了汶萊摩拉港有限公司,接管摩拉港集裝箱碼頭;今年7月,正式完成了摩拉港的整體接管運營。

摩拉港是汶萊唯一的公共碼頭,集裝箱操作部中控主管麥克已經在這裡工作多年。“變化太大了,”麥克談起了中國企業帶來的變化,“我給你舉個例子,2017年前的20年,我們這裡沒有新增任何設備。”

汶萊摩拉港有限公司成立短短幾個月後,就新增4台集裝箱正面吊運機、3台集裝箱堆高機等流動設備。“尤其是實現了從手動操作到電腦系統化管理的轉變,現在司機交提櫃都不用下車,通過電腦終端,就可以明確知道下一步的作業地點及作業方式。”麥克説。

在先進技術支援下,麥克和他的同事們創造了摩拉港的新業績:2018年前10個月,摩拉港共完成集裝箱吞吐量93257標箱,同比增長約7%。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港口單船平均作業效率達到30.2自然箱/小時,比此前提高了50%以上;外拖車提還櫃平均時間為25分鐘,縮短了30分鐘以上。

摩拉港的變化給汶萊人帶來了切實利益。汶萊萬淩公司總經理邁克姆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每個月都要從新加坡進口幾十個集裝箱,以前每個集裝箱運費大約1800汶萊元(1汶萊元約合5元人民幣),有時港口的起吊機壞了或遇上節假日,還得收取貨物存放費用。現在,成本降低了,提取貨物快了很多。中國技術、中國管理經驗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聽説習近平主席訪問汶萊,許多摩拉港工作人員都很期待。摩拉港副總經理法基拉説:“習近平主席訪問汶萊,將會促進兩國經貿往來,摩拉港有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