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外代表參加第八屆北京香山論壇開幕式。謝 明攝
身處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如何讓自身以及整個世界更有“安全感”?這是當下每個國家無法回避的戰略課題。
是合作共贏還是零和博弈?是多邊主義還是單邊主義?是結伴還是結盟?面對截然不同的方向,世界該往何處走才更安全?在日前舉行的第八屆北京香山論壇期間,本報記者採訪多名中外專家,請他們分析支招。
合作共贏而非零和博弈
分析當前國際安全形勢,一個令人遺憾的現象是,距離冷戰結束已近30年,一些西方國家仍然固守冷戰思維,熱衷零和博弈,習慣於從競爭和對抗的視角看待世界。
一個簡單的例子,在今年年初發佈的多份報告中,美國政府認為身處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並將中國和俄羅斯視為戰略競爭對手。這讓不少美國國內媒體都忍不住直呼:“冷戰思維不合時宜!”
更令人遺憾的是,這種因為莫名“不安全感”而走零和博弈老路的行為,其結果是讓整個世界更不安全。
“世界在變得越來越糟糕。”塞爾維亞國防部長亞歷山大·武林日前在第八屆北京香山論壇上如是説。在他看來,國際社會不應再回到弱肉強食、以暴制暴的舊軌上,而應尋求互利共贏的最大公約數。
俄羅斯外長拉伕羅夫近期在第73屆聯合國大會發言中也指出,某些西方國家為了一己野心,不惜採取政治訛詐、經濟施壓、動用強權等手段,使全球不得不付出高昂代價。
“當前的世界應該是一個多元文化、多元宗教並存的世界。然而,長期以來,西方一直將自身的宗教文化、意識形態強加給其他國家。這是世界動蕩不安、安全形勢惡化的真正亂源所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特別助理李偉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
當然,面對困局,解決方案不止一個。不同於西方固守老路,中國提出了更有智慧、更為包容的新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一帶一路”。
“這兩項中國倡議是解決當前國際社會面臨問題的最好方案。”李偉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將整個人類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允許多元文明、多元宗教的存在,並在此基礎上構建共同的利益。建設“一帶一路”倡議則弘揚了中國自古以來堅持的互通有無、合作共贏的古絲綢之路精神,走出一條不同於西方殖民主義道路的新路。
“當下國際安全挑戰依然嚴峻,需要各國合作共管的議題層出不窮。在此背景下,一味強調競爭是自私的、短視的、無益的。”戰略支援部隊資訊工程大學洛陽校區外軍研究中心主任閆桂龍向本報記者指出,合作共贏已經成為國與國之間務實交往的指導原則,也是國際關係的共識。
正因如此,中國倡議在國際社會“圈粉”無數,並被越來越多國家視為推動世界和平與安全的最優選項。
“中國提出的願景,包括平等、互相尊重、小國和大國都可以實現共同的繁榮,這是我們大家都希望看到的,也是我們大家共同的目標。”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在北京香山論壇上説。
同來參會的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亞歷山大·福明也表示,俄方特別關注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因為這事關平等、和平穩定、互信的合作關係。
多邊主義而非單邊主義
近一兩年來,全球單邊主義抬頭,挑戰多邊主義,令全球經濟增長和經貿合作不堪其擾。事實上,在國際安全領域,多邊與單邊的較量同樣存在,並且日益凸顯。
5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美國將退出伊朗核協議,並重啟對伊全面經濟制裁。這一消息令全球政經局勢蒙上一層濃重陰霾。
“伊核協議是經聯合國安理會正式批准的國際協議,也是多邊核不擴散努力取得的一個來之不易的成果。然而,美國基於自身中東政策的考量,單方面退出協議,致使整個核不擴散進程出現重大倒退,體現出單邊主義對多邊安全的傷害。”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楊翊對本報記者分析稱。
令人擔憂的是,類似的單方“退群”行為不是個案。不久之前,美國又宣佈將退出《中導條約》。世界即將迎來新一輪軍備競賽的憂慮應聲而起。
越南國防部長吳春歷在北京香山論壇上發言時指出,近來國際安全形勢出現的變化“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並沒有得到遵守,自私自利的行為以及單邊主義有所抬頭,給國際安全治理帶來了挑戰,也給聯合國和多邊機制帶來了挑戰。”
多邊還是單邊,世界究竟該往何處走?這個嚴峻的問題,答案其實不言自明。
“一些西方大國總想什麼事情都自己説了算,不尊重別國利益,這種單邊主義的做法在當今國際社會肯定是行不通的,也不是長遠之計。”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劉建飛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國與國的交往要實現合作共贏,就應摒棄單邊主義,踐行多邊主義。“單邊主義往往導致強者的單向獲益和零和博弈。”
縱觀全球,多邊主義推動地區乃至全球安全治理的案例比比皆是。作為東南亞區域國家的多邊合作機制,東盟就在管控亞太地區衝突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與東盟的安全合作也在不斷深化。一些分析認為,中國與東盟剛剛舉行的首次海上聯合軍演,就是中國與東盟多邊防務合作的一個重要成果。
“加強國際安全治理,我們必須要加強合作的機制和制度,多邊機制不僅能夠帶來共同發展的機遇,也能夠促進分歧、爭端和爭議的解決。”吳春歷認為,中國一直積極支援東盟主導的安全合作機制。“促進與中國的全面合作是東盟的共同立場。”
美國東西方研究所亞太項目副總裁司樂如在接受本報採訪時也認為:“多邊主義將繼續發揮作用。各國之間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交流才能加深彼此之間的了解。多邊機制為各國提供了一個溝通的渠道,如果沒有這樣的渠道,世界將變得更為混亂。”
結伴同行而非結盟排外
很長一段時間裏,結盟是一些西方國家獲得“安全感”的不二選擇。然而,結盟是否真能為世界帶來安全?
“首先找到對手和敵人,之後拉幫結派搞同盟,一些西方大國現在還是這個做法,這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強權。”劉建飛分析稱,在國際關係史上,自西方主導國際秩序之後,一直是結盟與對抗並行。“那種針對第三方的結盟,尤其是軍事同盟,往往是基於更大範圍的對抗,實際是將盟內國家與盟外國家區別對待,並不利於世界和平與穩定。”
當下,這種搞團團夥夥的行為仍不少見。例如,在亞太,美國近幾屆政府先後提出重返亞太戰略、“印太”戰略等,其目的無外乎通過盟國抱團,擴大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與主導權,而結果是給亞太地區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前不久,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赴新加坡出席東盟系列會議,再次試圖將東盟國家拉進“印太”戰略的小圈子。不過,這一次,如一些外媒所言,美國的戰略遭到東盟成員國一致的“冷淡回應”。
美國“碰壁”的原因很簡單。美國《國家利益》網站此前就曾指出,“印太”戰略對亞洲來説意味著分裂,而這一地區的國家顯然將從合作而非對抗的關係中受益。
“以西方為主導的現有國際秩序存在太多排他性。”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在維護區域安全、構建區域秩序時,從來都是尋求建立戰略夥伴關係,而不是針對第三方的結盟。“例如,中國倡導成立的上合組織就不是針對任何一方,而是相關國家一起解決共同面臨的問題。”
俄媒曾刊文盛讚上合組織的“不結盟模式”,指出把一個地區聯合起來,並支援這些國家希望保留的特點,這是上合組織在構建當代國際關係新模式上的一種新嘗試。
在今年6月舉行的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系統性提出弘揚“上海精神”的“五觀”,其中包括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
“習近平主席強調新安全觀,我認為所謂‘新’,就是強調合作對話、共同發展,而不是製造敵人。”鄭永年指出,這真正符合了世界和平發展的潮流和需要。
閆桂龍也表示,國家之間在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基礎上,達成夥伴關係,促進共同發展,已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外交實踐,這與國家結盟所內含的對抗思維有本質不同。
很明顯,在這個時代,非友即敵的結盟理念已經徹底過時。“當下,國際關係民主化是一個潮流,也是聯合國成立以來的一個顯著變化,即國家無論大小一律平等,小國越來越積極地爭取平等對話的權利。”劉建飛指出,未來,西方國家堅持的結盟傾向,和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主張的結伴不結盟傾向,會有一個持續博弈的過程。但歸根結底,中國理念更加符合世界潮流,終將被越來越多國家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