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中國電站溫暖寒日裏的杜尚別

發佈時間:2018-10-11 10:57:40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張若玄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杜尚別,火電站,塔吉克,電力缺口,限電

新華社杜尚別10月10日電通訊:中國電站溫暖寒日裏的杜尚別

新華社記者張若玄

“我們家現在非常舒適,冬天在室內能穿便裝了。以前,我們都穿得很厚,還得圍在火爐邊才能不冷,謝天謝地,現在一切都好多了。”56歲的穆亞薩爾·薩迪科娃談起這兩年過冬的變化,臉上洋溢著笑容。

薩迪科娃和兒子一家住在杜尚別一套三室的公寓中,回憶起過去冬天的情景,她嘆了口氣,“杜尚別冬天非常難熬,那時我們沒有電,沒有暖氣,沒有熱水。”

“我們把樹枝、垃圾扔進火爐,因為已沒有別的東西可以燒了,我們將一切能燒的東西都投入火爐,只求生命不在嚴冬中凍結。”

塔吉克油氣資源比較匱乏,但水資源卻極為充沛,加上高山林立,所以形成了以水電為主的電力結構。水力發電有季節性問題,夏季水量充沛時,該國尚有餘力向鄰國出口電力,到了冬季枯水期,就會産生巨大電力缺口。一到冬季,全國限電停暖是常事,即便是首都杜尚別也難以保證用電。電力短缺制約了塔吉克經濟社會發展,也成為困擾民生的重大問題。

為解決電力供應問題,調整國家電力結構,塔吉克政府2011年與中國新疆特變電工公司合作建設杜尚別2號火電站項目。2016年11月22日,杜尚別2號火電站正式供暖,結束了杜尚別15年沒有集中供暖的日子。

杜尚別2號火電站總裝機容量為400兆瓦,每天可發電960萬千瓦時,産熱235兆千卡,能夠滿足杜尚別地區60%的電力需求。

特變電工塔吉克辦事處主任王健説,杜尚別2號火電站的建成投産,徹底結束了塔吉克冬季限電的歷史。火電站還承擔了一部分城市供暖任務。火電站生産的熱能直接接入杜尚別市主供暖管道,送入千家萬戶。

王健到塔吉克已有12年,如今他管理著有200余名中國員工、600余名當地員工的火電站。王健説,根據與塔方的合作協議,火電站不僅要為當地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還要以“傳幫帶”的形式,在當地培訓出一批優秀的火電人才。

年輕的工程師西克馬杜羅·佐伊洛夫正是其中一員。2012年,他曾去中國學習技術,在那裏,他結識了自己的中國師傅金寶軍。佐伊洛夫説:“我認為他是這個領域最棒的專家,不僅教我們理論知識,更教了很多實踐技術。”

如今,學成歸來的佐伊洛夫已是杜尚別2號火電站的鍋爐檢修副主任,巧的是,他的師傅金寶軍沒過多久也來這裡工作,擔任火電站運作部部長。

“我師傅手把手地教我怎麼操作這些來自中國的大型設備,我從他身上學到很多,”佐伊洛夫説。

為解決語言不通的問題,電站還有一個30人的翻譯團隊,能用中文、俄語、塔吉克語熟練講出火電領域的專業詞彙,為兩國員工搭建了溝通的橋梁。

27歲的塔吉克姑娘美合瑞·阿合麗迪諾娃就是翻譯團隊的一員,她有一個好聽的中文名字“美麗”,曾在上海留學,能説一口流利的中文。“我很喜歡中國文化,所以我選擇學習中文,在電站我交了很多中國朋友,我們經常一起喝茶聊天,希望中國和塔吉克的友誼越來越深。”

如今,中國元素在塔吉克越來越常見。在杜尚別街頭,寫有中文的廣告牌隨處可見。隨便坐上一輛計程車,司機都能脫口説出標準的中文“你好”。

10月裏,杜尚別已有了些許涼意,又一個供暖季即將來臨。杜尚別2號火電站的機器已開始發出陣陣轟鳴。這座火電站是中塔兩國務實合作的標誌,更是“一帶一路”造福當地、改善民生的範例。它溫暖了杜尚別的每一個家庭,溫暖了杜尚別的冬天。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