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五週年,五年以來在“一帶一路”倡議這樣一個框架下,以共商、共建、共用為原則,以“五通”為路徑,沿線國家廣泛開展多領域的項目和活動,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一帶一路”倡議在沿線國家的政界、企業和社會等各領域都産生了非常好的影響,大家對它的認識和了解也在不斷加深,對它的支援也在顯著增長。
但要進一步做深、做實“一帶一路”倡議工作,可能還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去理解、把握和克服。這些問題展開來講,可能要進一步克服自己的文化自大心理,克服單一的經濟投資的救世主心態,要做好官方宣傳工作,多範圍、多領域的宣傳相結合。還有一個可能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是,如何在進行投資的同時,強化中國和各個國家文化、科技之間的聯繫,從而獲得沿線國家社會大眾對這個事情的了解、認知和最後的支援。
真正解決這些問題,我覺得要有兩個轉化。第一個轉化就是要由現在“一帶一路”的單一的經貿或者投資,更多地可能要轉向科技合作和教育的合作。第二個轉化是要落實“一帶一路”項目,進行深度的合作來推動全方位的合作交流。如果沒有這兩個轉化,我覺得全球治理體系前景等等,這些可能都是很難預測的。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國內大學建立“一帶一路”學院,發展“一帶一路”學科建設,意義就非常大了。“一帶一路”學院,對於把握和研究中國在創建和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規律性認識,實現學科化是非常重要的。從更好實施“一帶一路”倡議這樣一個視角來看,關於學院建設,我認為僅僅培養國外的學生和學者是不夠的,我們要把它上升到學科的意義上,要培養我們自己的、中國的學者,讓他們成為“一帶一路”的專家、好的學者。只有這樣,這些人在進一步參與到長期“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過程當中的時候,我們好多事情才有可能做得更有影響、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