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際構建與不斷鞏固

發佈時間:2018-09-25 10:44:19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張蓓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共同體,共同體意識,一帶一路,人類命運,人類解放

理念指導行動,並始終貫穿于行動之中。5年來,沿著“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道路,由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轉化為一步一個腳印的實際建設,穩紮穩打、不斷推進,正逐步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力引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週年座談會”重要講話中所強調:“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內在要求,彰顯了同舟共濟、權責共擔的命運共同體意識,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未來發展中,只有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在保持健康良性發展勢頭的基礎上向高品質發展轉變,才能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進一步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際構建與不斷鞏固。

著眼大勢,為推動世界發展進步貢獻中國智慧

馬克思曾經對“共同體”多次做過闡述。“共同體”思想是馬克思探究人的存在與社會發展的理論結晶,滲透于唯物史觀創立和發展的全過程。在馬克思看來,“共同體”對於人類解放具有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共同體”的重要理論,並融入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理念。“天人合一”“天下為公”“和而不同”等中國古代先賢開掘的思想寶藏,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了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充足的文化底氣。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符合和平發展的必然方向。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技發展,國家之間互相依存程度越來越高。現代科技發展深化了“地球村”概念,隨著5G、區塊鏈等資訊技術的更新迭代,人類生産生活發生巨大變化,同時也面臨著氣候變化、網路安全、恐怖主義、能源問題、糧食安全等日益嚴峻的共同挑戰。在此情勢下,各國不可能關上大門封閉式發展,也不可能獨立解決面臨的所有問題。共建共用、和平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無論從經濟、科技、政治、安全等任何角度來看,在經濟全球化程度日漸加深的當下,各個國家都應當選擇走和平、開放、共贏之路。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品質發展轉變,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實貢獻

回顧“一帶一路”建設5週年歷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用、合作共贏、交流互鑒,同沿線國家謀求合作的最大公約數,推動各國加強政治互信、經濟互融、人文互通,一步一個腳印推進實施,一點一滴抓出成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造福沿線國家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為我們今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根本遵循。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品質發展轉變,要抓住關鍵、穩抓穩打、注重實效。“一帶一路”建設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在現實中邁出了關鍵一步。在今後標準更高、更加深化的建設中,應當著力推動各項規劃和工作儘快落實、走深走實。要按照中央部署,緊緊抓住重大項目建設和産能合作等重點,推進重大項目、金融支撐、投資環境、風險管控、安全保障等關鍵問題的切實解決,形成具有説服力的成果,用事實證明我們和各國共建“一帶一路”、為全人類發展貢獻智慧的決心與誠意。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品質發展轉變,要注重文明間的尊重與理解,促進人文交流機制化、長效化、深入化,以各種文明的精華滋養“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倡議包含著古絲綢之路的文明基因和友好傳統,在沿線各國有著深厚的歷史和地緣基礎,它喚起了沿線國家的歷史記憶,也翻開了人文交流新篇章。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方面,各國應共同繼承和發揚絲路精神,以切實措施促進文化互融、民心相通,在增強人文交流方面形成機制、建立有效保障,防範和消弭文明衝突,將不同文明間的包容和交流提升至新境界。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品質發展轉變,要聽取和吸收沿線國家及地區意見建議,與各國發展戰略充分對接,實現融合發展。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始終注重與相關國家的宏觀政策進行協調對接,包括哈薩克的“光明之路”、土耳其的“中間走廊”、東盟的互聯互通總體規劃、英國的“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俄羅斯的歐亞經濟聯盟、波蘭提出的“琥珀之路”等,得到了各國的尊重與歡迎。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一帶一路”倡議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都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都試圖提供機會、全球公共産品和雙贏合作,都致力於深化國家和區域間的聯繫。未來,“一帶一路”建設要繼續秉持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的理念,充分考慮和尊重相關國家利益訴求,找到各國利益的契合點,以真誠的態度、切實的行動,和各國攜手並進、利益共用,不斷強化人類命運共同體。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品質發展轉變,要注意援助與合作並重。“一帶一路”建設啟動以來,中國和各個參與國及國際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金融合作,其中絲路基金投資達40億美元,並再次新增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成立中東歐“16+1”金融控股公司;由中國倡議發起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交出了漂亮的運營成績單:孟加拉國電力配送升級和擴容項目、巴基斯坦M-4高速公路項目、阿曼光纖寬頻網路建設項目……亞投行不少融資項目落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當地發展帶來機遇。今後,“一帶一路”建設要繼續做好“援助”與“合作”兩方面工作,幫助沿線各國及地區進行自我發展的能力建設、增強“造血功能”,既用全方位合作為沿線國家帶來直接投資、設施完善等看得見的好處,更要幫助其擁有發展意識增強、投資環境改善、勞動力素質提升等看不見的好處,使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每一分子都具備競爭實力和發展活力。

(作者:山東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