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旅遊進入黃金期

發佈時間:2018-08-14 11:18:33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趙 珊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新疆旅遊,旅遊景區,林海公園,旅遊行業,旅遊餐飲

  圖為在烏魯木齊新疆國際大巴扎內,商戶在整理葡萄幹。新華社記者 趙 戈攝

浩瀚沙漠、蒼茫戈壁、蔥郁綠洲、廣袤草原、逶迤雪山、湛藍湖泊、絲路古道、民族風情……大美新疆接待旅遊人次連續兩年增速超過30%,居全國前列。旅遊領跑新疆經濟和第三産業,進入歷史上最好的黃金髮展期。

助力社會安定繁榮

如今,海內外遊客來新疆,除了到天山天池、吐魯番、喀納斯等傳統景區觀光之外,還可以體驗鄉村旅遊、康養旅遊、工業旅遊、體育旅遊、研學旅遊等新産品。

新疆目前有5A級景區12家,躍居西部第一。新疆有世界遺産地11處、風景名勝區25個、自然保護區31個、地質公園8個、森林公園67個、國家濕地公園52個、沙漠公園27個、國家水利風景區23個。觀光遊覽、休閒度假實現多元供給,自駕遊爆髮式增長,特種遊倍受追捧,鄉村遊熱火朝天,民宿遊初顯端倪,冰雪遊、花季遊升溫迅速。

旅遊業已全面融入新疆穩定改革發展大局,走向國民經濟前沿,在維護穩定、促進團結、惠及民生、增加就業、穩定增長、調整結構、擴大內需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南疆四地州,少數民族群眾通過景區就業、傳統手工藝品和土特産品生産銷售、經營農家樂等方式開闊了視野、轉變了觀念、增加了收入。喀什古城、巴楚紅海景區、澤普金湖楊景區、莎車縣米夏鄉夏勒巴格村等地的改變最為顯著。

帶動百姓脫貧致富

在新疆,旅遊業不僅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更是帶動農牧民就業增收的重要抓手。位於喀什地區巴楚縣的紅海灣景區,就讓當地農牧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旅遊帶來的紅利。景區的歌舞表演、賽馬、鬥狗、鬥雞等項目,優先引進周邊農牧民參與表演。景區內部貧困戶成立“馬車合作社”,參與景區經營,目前合作社有31戶農牧民,14輛馬車,平均每天每輛馬車可收入300至400元,景區不收任何管理費用,經營收入全部歸合作社農牧民。

尉犁縣羅布人村寨通過整合周邊村子扶貧資金,購置扶貧旅遊觀光車,以貧困戶貧困資金入股、景區代為經營的模式進行運營旅遊觀光車,每月給貧困戶分紅,每戶每年可分到三四萬元。

發展鄉村旅遊的農牧民通過農家樂、牧家樂等形式,辦旅館、打零工、擺小攤、開餐館、加工紀念品等方式增收,還可以通過參與鄉村旅遊項目的入股分紅增收。新疆喀納斯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成功開發建設,成功解決了景區內千余牧民的就業和脫貧致富問題。在旅遊經濟的帶動下,布爾津縣由貧困縣一躍成為新疆的經濟先進縣。

實現生態綠色發展

新疆旅遊發展委員會成立了旅遊行業環保督察領導小組,明確提出:生態環境保護是旅遊業發展的第一生命線,執行“觀光遊覽在景區,旅遊餐飲住宿接待依託城鎮佈局”的發展原則,把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發展融合協調,確保新疆所有景區“天藍、地綠、水清”。

天池作為世界自然遺産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新疆旅遊一張靚麗的名片。5年來,累計投入資金近6.5億元,實施30萬畝生態林建設、天然林保護、森林撫育、濕地保護等工程。天池森林植被覆蓋率由2002年的25%提高到41.5%,草地植被覆蓋度由34%提高到89%。

克拉瑪依林海公園是旅遊帶動綠色發展的範例。以前這裡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戈壁荒灘,經過多年努力,現已成為集科普教育、休閒度假、徒步拓展、農事體驗于一體,擁有新疆最大人工造林的田園生態旅遊區。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