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兩國護士在一起工作。本報記者 陳效衛攝
中國醫療隊隊員和巴貝多同事在研討業務。本報記者 陳效衛攝
中國護士在認真工作。本報記者 陳效衛攝
患者為感謝程剛醫生而贈送手繡圖。本報記者 陳效衛攝
中巴兩國醫生在核醫學顯像設備前交流工作。本報記者 陳效衛攝
巴貝多是一個美麗的加勒比島國,位於東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島最東端。這裡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是眾多外國遊客心儀的旅遊目的地。一批中國援巴醫療隊員正在這裡開展醫療服務,為改善當地民生水準做出貢獻
微創手術——
免受截肢之苦
在巴貝多,很多人因過多食用甜食和油炸食品而患上肥胖症、糖尿病。該國唯一的公立醫院伊麗莎白女王醫院(以下簡稱“女王醫院”)僅有600張病床,接診病人的能力十分有限,有些病人住院時甚至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不得不接受截肢手術。中國(重慶)第二批援巴貝多醫療隊隊長程剛告訴本報記者,近年來,只有28萬人口的巴貝多每年約有200人因糖尿病而截肢。
這種狀況在中國醫療隊到來之後得到了改善。中國醫療隊的血管外科專家王學虎告訴本報記者,今年年初,一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伴糖尿病的中年男性患者,已出現右足缺血壞死。按照當地的常規治療方法,只有進行截趾手術才能保證病人的生命安全。但是,在截去病人的前腳掌後,醫護人員發現病人肢體殘端的血供極差,繼續截肢意味著患者將失去右腿。
“儘管手術難度大、風險高,為了給患者保留更完整的肢體,我決定努力一搏。”王學虎説。隨後,王學虎同當地醫生杜爾瑞特合作進行手術,順利疏通了病人下肢閉塞的血管,恢復了右下肢血供,患者也逐步恢復了右腿的知覺。“這位病人在中國醫生幫助下從病魔手中撿回了右腿,他在出院時流下了熱淚,抱著王學虎醫生久久不願鬆開。”杜爾瑞特教授對當時的情況依舊記憶猶新。
這是巴貝多歷史上第一例下肢股腘介入手術。不久後,醫療隊員們又碰到了一個腹主動脈狹窄伴長段左髂動脈閉塞性病例,他們再次為患者成功進行了手術,避免了患者病情的惡化和承受截肢的痛苦。
通過幾十例成功手術,加上前期開展的專業培訓,中國醫療隊使當地醫生改變了傳統的治療理念:對於發生在肢體血管的疾病,首先想到的不是截肢,而是採用切口小、痛苦少、恢復快的微創手術開通閉塞血管。女王醫院副院長漢瑞斯告訴記者,“中國醫生給巴貝多帶來了福音!”
“不僅僅是巴貝多人,加勒比其他國家的病人甚至是來自歐美的遊客,也可能是中國醫療隊的受益者。”杜爾瑞特説。今年5月,一名30多歲的俄羅斯遊客因左小腿突發持續性疼痛被送到女王醫院急診科。經過檢查發現,病人由於左下肢腘動脈血栓栓塞,情況非常危急,王學虎與當地醫生為病人做了血管介入溶栓術,讓病人避免了截肢的痛苦。“命運在短時間內的跌宕起伏,讓這名俄羅斯遊客數度哽咽。”杜爾瑞特説。
傳統針灸——
祛除病痛有神效
針灸是中國的國粹,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巴貝多是英聯邦國家,實行的是英式醫療體制,當地人對中醫基本上一無所知。但中國醫療隊的到來和中醫神奇的療效,讓當地患者對針灸這一中醫療法迅速由質疑變為崇拜。
50歲的多娜·格蘭特患腰痛已有11年,就連坐著都非常困難。今年5月,她來女王醫院物理治療中心就診時,就明確對中心主任摩斯利表示:因她無法承受長期服用止痛藥物而産生的巨大副作用,拒絕藥物治療。摩斯利遂將她推薦給中國醫療隊的針灸大夫賈朗。“當我第一次看到那大長針時,嚇得都想放棄治療了!”格蘭特回憶起第一次針刺時仍有些後怕。經過2個月8次針灸治療,格蘭特的疼痛評分已由8分降至2分。“我以前連坐著的幸福都享受不到,幾乎成了一個廢人。我做夢都沒想到,中國醫生治好了我的腰痛,讓我站了起來,我的人生又有了希望!”
巴貝多前執政黨民主工黨書記喬治·皮爾格瑞姆因椎間盤突出導致坐骨神經痛,難以行走。經中國大使館推薦,在賈朗的4次針灸治療後,他已能正常行走。為此,喬治·皮爾格瑞姆專門請大使館代向醫療隊轉達他的感激之情。摩斯利告訴本報記者,他在賈朗有事回國期間復診賈朗的多名病人時,患者們都期待接受針灸治療而不是止痛藥,於是他情不自禁地在病歷上寫下了“想念我們的賈醫生!”“包括格蘭特、皮爾格瑞姆在內的患者,對‘大長針’都從最初的‘怕’發展到後來的‘愛’!”摩斯利笑著説。
中國護士——
搶救一線顯神通
護士工作在臨床一線,最了解病人的情況。醫療隊護士王菲告訴本報記者,女王醫院的分科與國內醫院不同,一名護士負責的患者可能分佈于全院多個病房,一些中國國內需要護士負責的工作在巴貝多則是醫生的職責。護士尋找醫生需通過醫院總機電話,容易耽誤治療時間。
今年4月,王菲發現一位年過七旬的截肢術後糖尿病人,看似是在安靜地熟睡,實際上是處於昏迷狀態,她結合其病情和所給藥物,做出低血糖判斷。王菲隨即報知當日病區負責護士,請求先對病人進行高糖靜脈推注以恢復其血糖水準,但該患者並無靜脈通道,因此必須立即建立靜脈通道。
在巴貝多,建立靜脈通道是醫生的職責,護士們從不接受這方面的培訓,當班護士只好給主管醫生打電話,不過醫生到病房至少需要10分鐘。
在中國接受過建立靜脈通道培訓的王菲在得到責任護士的同意後,利用橡膠手套做壓脈帶,完成了找血管、消毒、穿刺、推藥等一系列動作,隨著高糖順利進入血管,患者意識逐漸恢復。在場的人都大大松了口氣。整個過程不到5分鐘,為搶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搶救及時,護士也是了不起的醫生!”科室同事都對王菲豎起了大拇指。
新開門診——
昂貴“擺設”獲生機
成長于巴貝多的好萊塢“三棲明星”蕾哈娜在2012年11月為女王醫院捐贈了一台先進的核醫學顯像設備。該設備可同時為臨床提供解剖與功能影像,幫助臨床醫生正確診斷病人。曾在美國接受過培訓的核醫學技師米林頓告訴本報記者,核技術診斷具有靈敏、簡便、安全、無損傷等優點,幾乎所有組織器官或系統的功能檢查都可以應用。但是,該院並沒有核醫學專科醫生,這臺昂貴的設備因很多檢查項目無法開展而幾乎成了“擺設”。程剛來到巴貝多工作一年來,讓這臺設備煥發了生機。
“程剛醫生主動開設了核醫學課、甲狀腺疾病核醫學專科門診以及10多個核醫學檢查項目,用核醫學手段——放射性碘治療治愈了上百名甲狀腺癌和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患者。”米林頓説。
“考古病歷”變成電子版,是醫療隊的另一大貢獻。“我們剛來時,女王醫院的病歷和報告都是紙質手寫,潦草難辨,閱讀如同猜謎甚至是考古。”程剛告訴本報記者。面對這種局面,程剛在業餘時間統一報告模板,採用電子簽名,為整個科室建立了專業的核素顯像電子列印報告系統。“列印報告系統節省了書寫時間,方便了閱讀,有助於保存檔案和推動醫院資訊化建設。”腫瘤與核醫科主任謝諾伊對此讚賞有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從第一批開始,醫療隊就本著這一原則,將“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目前,巴貝多已有3名醫生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學習。即將到中國學習的年輕醫生麥克斯韋告訴本報記者:“中國醫生醫術高超,而且還有先進的手術機器人,相信這一次求學會滿載而歸!”
在採訪即將結束時,本報記者遇到了感人的一幕。“程醫生,能不離開這兒嗎?”在腫瘤與核醫學科診室內,一位60多歲的婦女輕輕地抽泣著,雙手緊緊地握著程剛的手,以懇求的口吻説。
這位名叫瑪格瑞特·羅斯的患者告訴本報記者,她多年來飽受甲亢的折磨。去年7月中國醫療隊來到女王醫院後,她得到了程醫生的精心治療,心慌、乏力、多汗、食亢、易饑等症狀都不見了。得知中國醫療隊即將回國,她一大早就從外地轉了好幾次車趕到醫院,把她親手繡的“美麗的巴貝多島”送給了程醫生,並附上一張小卡片:“感謝您的治療,讓我過上了健康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