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總有人拿“一帶一路”的規則説事兒?

發佈時間:2018-08-03 09:18:32 | 來源:海外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一帶一路,圖源,規則導向,小圈子,規則破壞論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在國際上得到熱烈響應,依託“一帶一路”框架的國際合作不斷擴大、深化。與此同時,一些國家也在通過各種論調抹黑“一帶一路”建設,其中包括“地緣擴張論”、“經濟掠奪論”、“規則破壞論”、“債權帝國主義論”、“環境破壞論”等。這些都為“一帶一路”的推進形成阻礙。

其中尤以“規則破壞論”為典型。“一帶一路”建設是否開放透明?規則導向還是發展導向?這成為“一帶一路”的西方典型之問。

為何總有人拿“一帶一路”的規則來説事兒?可從三個維度分析:

時間維度。規則維護先發者利益,質疑“一帶一路”的規則,是殖民心態作怪。擔心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另起爐灶,甚至指責中國搞新殖民主義,就是這種規則既得利益者的本能反應。事實上,“一帶一路”至始至終強調國際規則,唯如此才能行穩致遠,但也要實事求是,“一帶一路”之六大經濟走廊沿線65國中,有8個最不發達國家,16個非WTO成員國,24個人類發展指數低於世界平均水準的,如何能一刀切實行西方倡導的高標準?如果西方推崇的市場原則真那麼靈,這些國家為何如此處境?“一帶一路”動了西方規則的奶酪,是因為他們老往後看。

空間維度。誰在制訂規則?新的規則越來越由中國制訂?如此發問折射出一些國家的霸權心態。“一帶一路”動了全球和地區霸權國家奶酪,於是拿規則説事兒,反映出他們不甘心中國制訂規則,不認可、不看好中國發展模式,擔心中國推廣發展模式。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有針對性地指出,中國的成功不是簡單輸入發展模式,而是走符合自身國情發展道路的結果,從而也不會輸出發展模式。鼓勵各國走符合自身國情發展道路,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精髓。

第三,自身維度。規則之爭,爭什麼?你的規則-我的規則?擔心中國制訂規則,旁落他規則?新規則-老規則?高標準-低標準?建規則-破規則?一些國家向中國提出的要求,其實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質疑“一帶一路”是中國單方面的倡議,不是真正多邊和國際性的倡議;但另一方面,他們又抱怨中國沒有提供實施細節。中國一直強調,“一帶一路”倡議是“共商”的,只有加入才能一起制訂規則,而不是以旁觀者指手畫腳。

再説,規則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不是以你的-我的、新的-舊的這樣的標準來劃分,而是發展的眼光,注重統籌兼顧,實事求是,循序漸進。唯規則是從,是先驗論的表現,反應了他們自以為是的心態。“一帶一路”推行一國一策,先雙邊再多邊,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國際合作的大格局。不能搞路徑依賴,秉承先驗論,而應秉承實踐論,發展導向。

正如王毅外長日前在會見英國外交大臣根特時指出的,一帶一路”也是規則導向的。我們尊重國際通行的法律和規則,希望與各方共同開展高水準、高標準、高品質以及綠色環保可持續的合作。中英法合作建設的欣克利角核電站就是典範。當然,在具體合作中也要因地制宜,尊重和照顧不同國家的國情特點和實際需要,這與高標準、高品質並不矛盾。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通過平等協商,已經同89個國家和組織簽署104個合作協議,同30多個國家開展了機制化産能合作,在沿線24個國家推進建設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創造近20萬個就業崗位。這些數據充分證明,“一帶一路”倡議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的,得到了沿線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援和歡迎。這裡面,哪一個是中國強加於人的?中方從來沒有、也不會尋求建立一國主導的規則。“一帶一路”倡議不是要搞什麼“小圈子”,也不針對任何國家,而是開放、包容的。

西方,以及受西方影響的發展中國家,擔心“一帶一路”是中國輸出自身發展模式、制訂中國規則的過程,從近代西方歷史觀看中國,看“一帶一路”。其實,沒有純粹的中國模式,中國模式是學習借鑒又結合自身國情而不斷實踐的産物,不存在中國模式挑戰或取代西方模式一説,也不存在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制訂國際規則的可能“一帶一路”是遵守、適應並進而更好維護、創新國際規則,使之更能符合“一帶一路”國家實際的過程,也推動國際規則更可持續、更包容、更公正。

(王義桅,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察哈爾學會“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人民日報海外網智庫作者)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