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護航企業“走出去”

發佈時間:2018-07-13 11:44:23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王凱文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一帶一路,風險查勘,走出去,助力,海外投資保險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保險業充分發揮風險預警、風險管理功能,護航企業“走出去”。專家建議,在積極發揮政策性保險主導作用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商業性保險運用的引導,為企業“走出去”構建全方位保障體系。

保險業發揮護航功效

“一帶一路”倡議給保險帶來眾多機遇。企業對對外工程險、海外投資保險、海外租賃保險、買方違約保險、貨運險、境外旅意險、境外車險、中小企業貸款履約保證保險等傳統險種的需求不斷增加。

據了解,中國信保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承保“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項目67個,海外投資保險承保“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項目369個,合計承保金額達551.3億美元,運用出口信用保險撬動銀行融資,推動我國工程機械、通信設備等優勢行業開拓國際市場。

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旗下海外子公司立足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香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中國企業海外商業貿易活動提供保障齊全的貨運險、船舶險、車輛險、辦公室保險、物業保險、意外險等多種産品,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提供多種靈活多樣的人身和財産安全保險産品。

太平印尼為印尼青山工業園提供工程保險、財産保險、利潤損失保險、公眾責任保險、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貨物運輸保險等一系列財産保險,總保險金額達30億美元。同時,每年還為工業園提供現場保單培訓、現場風險查勘和風險管理培訓服務。“太平印尼充分發揮中資保險公司的優勢,提供中文服務,溝通方便快捷,響應速度快,不僅為項目提供保險保障,還為項目提供現場培訓,提高現場管理人員的風險防範意識,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有效減少事故的發生,保障公司的正常運營。”工業園中方有關負責人表示。

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

中債資信發佈的《全球國家風險回顧與展望報告(2018)》指出,部分國家社會局勢升溫加碼,一些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一系列因素導致全球國家風險水準繼2016年後再度出現上升。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我國保險企業需要權衡投保及風險,不能單純地將風險從投保企業轉移到保險公司身上。如果缺少必要的平衡機制,風險依舊存在。無論是投保企業還是保險公司,都不應該盲目拓展,而是應該把風險放在第一位。並不是投保後就不存在風險,企業需進一步規避風險,才能夠讓保險公司提供相應的服務。誠然,不會存在完全無風險的項目,但是風險與收益預期一定要相對應。

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指出,當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巨災保險和再保險都是薄弱環節,今後需重點發展巨災保險和再保險,進一步提升區域風險保障水準。同時大力發展跨境保險服務,為重點項目提供全面的風險保障。

進一步完善保險服務體系

白明指出,當前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保險機構多為政策性保險機構。承擔國家政策確實是保險業的發展機會,但是將來,隨著“一帶一路”參與企業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對保險種類的需求將會更加多元。保險機構對於風險的評估,需要與企業同步,為企業提供各種風險服務,這將是今後“一帶一路”沿線保險業的發展轉型機遇。

中國太平有關負責人建議,對中國險企來説,國際大型、複雜項目的風險承接能力有待提升,在進一步調動、優化整合內部承保能力的同時,繼續加速整合國內保險企業的承保和資訊資源,錨定重點項目,研究建立共保體,抱團出海,互惠共贏。

該負責人還建議,從頂層設計角度,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項目商業性保險運用的引導,促進商業保險公司與中信保加強業務協作,促進商業險和信用險有機結合,通過完善的保障範圍以及合理的風險分散機制(再保險)將風險分散給國際市場,為“走出去”的企業構建全方位保障體系。

周延禮建議,未來需建立保險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機制,加強保險監管的互聯互通,加快推進形成一致的保險監管制度標準。同時搭建保險資訊服務的共用平臺,做好保險與相關機構的合作,特別是和監管機構、銀行金融機構還有相關的業務機構的合作,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全面的服務。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廖淑萍表示,未來,商業保險可以起到導向作用,提供更好的保障機制。我國保險業也需加強自身建設,從調整保險的體制機制入手,更加市場化,更加契合國際市場需求,從而更好地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