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使中巴互利共贏

發佈時間:2018-05-24 16:51:14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賀斌 張任重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巴基斯坦,中巴關係,改革開放,互利共贏,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3月24日拍攝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一角。新華社發


【改革開放的世界意義】

2018年對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來説,註定是意義非凡的一年——時值改革開放40週年,又恰逢中巴經濟走廊收穫早期成果,中巴全方位合作駛入新階段。40年改革開放不僅帶來了中國的巨大發展,其豐碩成果更惠及了包括巴基斯坦在內的世界各國。多重具有歷史意義的標誌性事件在2018年這一時間節點上匯聚共振,值得兩國人民共同譜寫和記憶。

改革開放普惠海外的典範

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建設“一帶一路”,使相關國家共同發展、互利共贏。“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重要示範就是中巴經濟走廊,它是中國改革開放成就由內到外、由近及遠,惠及廣大周邊國家乃至世界其他地區的標誌性成果之一。自首倡以來,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日新月異,飛速發展,五載春秋已然碩果盈枝。2017年12月發佈的《中巴經濟走廊遠景規劃綱要》,更將中國發展規劃與巴基斯坦“2025發展願景”對接,為走廊建設指明發展方向,為兩國未來的互利互惠、合作共贏展開了一幅宏偉藍圖。

截至目前,以走廊建設為中心,以瓜達爾港、能源、交通基礎設施、産業合作為重點的中巴兩國“1+4”合作格局已形成規模優勢,各領域聯動發展,各項目多點開花。

作為旗艦項目的瓜達爾港區建設正迅速推進,目前已建成一個擁有3個2萬噸級泊位的多用途碼頭。2016年11月,瓜達爾港正式開航。2017年,中方與巴方簽約獲得了40年的港口經營許可權。2018年年初,港口附近的瓜達爾自由區開園並成功舉辦了首屆瓜達爾國際商品展銷會,吸引了金融、物流、産品加工等領域的數十家中巴企業入駐。自由區內,物流、通信、酒店等基礎配套正逐步完善,瓜達爾東灣快速路項目也順利推進,一個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工業及貿易園區已具雛形。走廊建設者不僅為瓜達爾的經濟注入了新動力,還促進了當地教育、衛生、醫療等諸多領域的發展進步。在可預見的未來,瓜達爾港定將升級為印度洋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成為地區轉運樞紐和區域經濟中心。

在走廊的早期收穫中,能源合作項目是發展最為迅速的先發領域,成果亦最為豐碩。作為走廊最大風電項目,吉姆普爾風電站已于2017年竣工投産,總裝機容量99兆瓦。有巴基斯坦“三峽工程”之稱的水電項目尼魯姆·傑盧姆水電站于2018年4月並網發電,總裝機容量達969兆瓦。煤電項目薩西瓦爾、卡西姆等燃煤電站也順利投産,各項環保指標遠遠優於巴基斯坦國家標準。

在一系列早期成果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承擔著重要的推動互聯互通作用。目前,喀喇崑崙高速公路項目進展順利。E35高速公路的1、2標段已通車,將與喀喇崑崙高速公路共同組成中巴經濟走廊北段主幹線。走廊框架下最大的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卡拉奇至拉合爾高速公路將貫穿巴基斯坦南北,蘇庫爾至木爾坦段路基全線貫通,已進入路面施工階段。

而作為中巴合作中長期規劃中最重要的部分,中巴産業合作也在逐步由設想變為現實,預計未來兩三年內,巴基斯坦將把中國産業園的先進模式帶入國內各個省市,打造成巴招商引資的新亮點。

一種良性雙贏的迴圈

改革開放4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外雙方共同從中獲利受益,實現互利共贏。因此,改革開放受到了世界的歡迎,中國也在擁抱世界的同時收穫了改革開放的果實。以改革開放過程中的中巴交往為例,巴基斯坦國防大學教授伊賈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表示,“中巴關係已經形成一種良性、雙贏的迴圈,中國投資者來巴經營,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而經濟發展,特別是就業環境的改善又促使當地安全形勢和營商環境顯著好轉,反過來又進一步吸引更多的中國人來巴投資、經商。”中國投資者在巴可以尋找到更好的合作商機,而巴基斯坦人民則收穫了繁榮與穩定。

在中巴兩國全面合作的帶動下,巴基斯坦經濟表現出強勢增長,並且在抑制通貨膨脹、提振出口以及農業和服務業等方面有顯著成效。巴政府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至2018年巴GDP增長率為5.8%,創下13年來的新高。

可以説,中巴務實合作帶來的發展紅利不僅滋潤著兩國的經濟進步,更切實惠及巴基斯坦的百姓。巴基斯坦曾是能源極度短缺的國家,尤其是電力供應不足是嚴重制約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巴基斯坦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品質難以保證,每日停電十幾個小時曾是“家常便飯”。當中巴合建的一批又一批風電、水電、煤電、太陽能項目竣工後,巴國的供電能力大幅度改善,在四五十攝氏度高溫的夏季,人們也可24小時享受空調帶來的清涼。而對於來巴基斯坦的中國建設者而言,這裡複雜的地勢、險峻的山巒都使得在巴很多能源和基建項目創下了世界之最。記者走訪了許多來自不同項目地的中國建設者們,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表示,自己收穫的是“與天競的樂趣,與地鬥的經驗,還有為世界打上中國烙印的榮耀”。

中巴務實合作在降低巴基斯坦國內失業率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巴基斯坦計劃委員會數據顯示,中巴經濟走廊早期收穫項目已創造3.8萬個工作崗位,其中75%以上為當地就業。預計未來的5至7年,走廊項目將繼續為巴基斯坦創造50萬個就業機會。近日,記者參加了由拉合爾孔子學院主辦的首屆中巴經濟走廊漢語就業洽談會。徐工集團、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華為等16家中資企業作為招聘單位參與此次活動。會上人頭攢動、比肩接踵,每一家中資公司的展臺前都擠滿了前來應聘的巴基斯坦畢業生。

剛剛被錄用的小夥子穆巴希爾興奮地用漢語對記者説:“我學習中文已經一年多了,想找一份銷售工作,我的願望實現了。感謝中國為我們提供這樣的工作機會,我會鼓勵我的朋友學習漢語,像我一樣在中國公司工作。”旁遮普大學教師沙巴哈特告訴記者,本次招聘會原計劃僅面向在校畢業生,但很多得到消息的校外人員也都前來應聘,甚至還有不遠千里從卡拉奇趕來參加的。一名中資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們在項目中為當地培養了大批技術人員,反過來今天的招聘會我們又收穫了大批可造之才,這是雙贏。”

隨著中巴兩國經貿往來日益頻繁,兩國人文交流的需求也日益增長。中國國內目前有8所大學設置了烏爾都語專業,巴基斯坦目前有25000人在學習漢語,這些數字還在不斷上升。5月15日,第十七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巴基斯坦賽區總決賽在伊斯蘭堡孔子學院舉行。此次比賽盛況空前,6名參賽者分別由伊斯蘭堡、拉合爾和費薩拉巴德的三所孔子學院選送,經過演講、問答和才藝展示三個環節,角逐出最終的冠軍。參賽選手們在演講中表達了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熱愛,講述了自己對“一帶一路”的理解和感受。在才藝表演環節,選手們帶來快板、書畫、戲曲、武術、詩朗誦等充滿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節目,贏得在場觀眾的陣陣喝彩。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這些在巴基斯坦的文化傳播者們也是兩國文化融合互鑒的橋梁,使得中巴兩國真正實現了在道路連通、貿易暢通之後的民心相通。

“我們更樂於贊同中國發展經驗”

中巴經濟走廊的欣欣向榮,中巴兩國交往的互惠共贏,其背後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巴基斯坦國防大學伊賈茲教授談道,“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40年的探索過程中逐步發展出了一套符合本國實際而且行之有效的現代化路徑,這為包括巴基斯坦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實現本國的現代化理想提供了有益思路和可靠參照係”。“與西方資本主義發展模式不同”,伊賈茲教授表示,“中國的發展經驗吸收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以及華夏五千年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這符合包括巴基斯坦在內的東方民族的思維觀念和實踐方式。更重要的是,與歷史上大國通過武力爭霸或殖民他國從而實現自身崛起不同,中國崛起是和平的崛起,中國方案為世界各國和諧相處提供了公共産品。因此,我們更樂於贊同中國發展經驗。”

巴基斯坦知名企業家拉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發展經驗為巴基斯坦未來實現自身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儘管近年來在中巴經濟走廊的強力助推下,巴基斯坦經濟社會呈高速發展態勢,但目前仍有許多發展課題有待破解。”他説,“中國發展經驗為巴基斯坦解決自身經濟社會存在的結構性問題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借鑒。相信不久的將來,隨著中巴合作的縱深發展、中巴經濟走廊願景的不斷實現,巴基斯坦或將迎來現代化的春天,其歷史意義將與中國的改革開放一樣,足以令子孫後代銘記、驕傲。”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