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珊德(Alessandra Lavagnino)教授曾于20世紀70年代到上海外國語學院任教,後又于90年代在義大利駐華使館任新聞參贊。她利用業餘時間翻譯出版了義大利版的中國文學巨著《文心雕龍》,以及小説《金鎖記》等,並撰寫了大量有關中國歷史、文化和藝術的書籍、評論和文章,是當今義大利著名漢學家。圍繞米蘭國立大學孔子學院的特色、孔子學院在促進中意兩國文化交流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本報記者對她進行了採訪。
蘭珊德回憶説,20世紀70年代她前往中國教授義大利語時,那時的中國還很封閉,可以説對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所知很少。她説:“今天的中國顯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重要的一點是,除了簡單地獲得知識,中國已經意識到還要在文化和學術領域進行投資,正如中國國家漢辦對孔子學院進行投入一樣,我對此要表示由衷感謝。漢辦對米蘭國立大學孔子學院的大力支援無疑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這所孔子學院創辦9年來,漢辦對孔子學院的發展和各項計劃均給予了大力幫助,使義大利學生們有機會更好地認識中國,更好地完善自己,更好地規劃自己未來的發展道路。得益於漢辦的長期支援,我們實現了許多非常美好的計劃。”
特色是辦好孔子學院的要訣
米蘭國立大學孔子學院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是教授漢語。蘭珊德介紹説,孔子學院開設了不同水準的漢語培訓課程,並在一些中學開設有孔子課堂。為滿足教學需求,孔子學院會派出漢語專業學生擔任老師,這為這些年輕教師提供了很好的鍛鍊機會,米蘭國立大學對此也感到十分滿意。
蘭珊德説,除漢語教學外,我們相當一部分精力用於組織和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主要包括召開專題研討會,出版學術專著,舉辦各類演出、展覽等。例如,米蘭世博會期間,孔子學院組織出版了《意英中食品與營養學詞典》,與米蘭世博會“滋養地球,生命能源”的主題相契合,得到米蘭世博會組委會的肯定和支援。此外,我們還曾在米蘭組織關於《文心雕龍》的研討會、關於美國旅華作家賽珍珠的研討會,並在研討會結束後編纂了相關學術出版物。近期,我們還將組織關於“一帶一路”的研討會。
蘭珊德認為,米蘭作為國際性大都市,民眾的欣賞水準和文化需求很高。孔子學院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需要通過組織層次較高、獨具特色的專題活動,進而達到傳播和推廣中國優秀文化的目的。可以説,組織開展具有高水準,且獨具特色的中國文化活動,已經成為米蘭國立大學孔子學院的一大特色。我們組織的各類活動往往能夠取得巨大成功,除了本校學生外,還吸引了很多米蘭市民,甚至倫巴第大區民眾的積極參與。例如,不久前我們曾在米蘭國立大學組織了一場關於中國當代電影的講座,令我們感到意外的是,聽眾中有許多是米蘭普通老年人,他們也渴望了解今天的中國。
要滿足人們對了解中國的渴望
蘭珊德承認,即使在今天,絕大部分義大利人對中國的了解依舊很少,而且大部分了解都是通過媒體報道等間接經驗獲得的。在她看來,義大利人渴望了解中國,首先是因為今天的中國和義大利人腦海中的中國有著巨大不同,義大利人渴望了解今天的中國為何如此重要,為什麼説中國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因此,有必要通過多種方式讓義大利人更好地認識中國,這也是孔子學院一個極其重要的任務。
自從開設孔子學院以來,蘭珊德擔任外方院長的孔子學院組織的各類活動總是能夠獲得巨大成功,總是能夠吸引各行各業的觀眾。她説,孔子學院通過多年辛勤工作得出的經驗是,如果孔子學院付出努力,就能夠在促進義大利人對中國文化了解方面獲得成功,就可以在滿足民眾渴望了解中國的需求方面扮演關鍵角色。因此,慢慢地通過舉辦各類活動,真正使義大利人更好地了解中國、認識中國,這應是孔子學院努力的方向。
她進一步表示,此外,中國文化和義大利文化中都有超越國界的、人性共通的美好存在。例如,儘管中國作家的作品與西方作家的作品有著很大不同,但其中蘊含的人性美好則很容易讓義大利讀者接受。某些情況下,義大利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但通過我們的努力,至少可以使一部分民眾不再僅僅只關心自己身邊發生的事。通過孔子學院向他們提供鮮活的資訊,使他們認識到在遙遠的地球另一邊,還存在著中國這樣一個美好的國度,一個如此重要的文明,這也正是我們孔子學院的使命。
蘭珊德説,近年來,孔子學院發展得越來越好,已經成功建立了與米蘭各界的聯繫,現在可以很方便地和米蘭市政府、斯卡拉歌劇院、各大博物館等洽談合作。例如,米蘭國立大學大教室的對外場租費通常是5000歐元一晚,而對孔子學院則完全免費。米蘭各界已經逐漸了解孔子學院,認識到孔子學院組織的活動具有社會價值,與孔子學院建立了相互信任。這些都是我們通過多年努力的結果,也是我當初不曾預料到的可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