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伊斯蘭堡4月30日電通訊:瓜達爾港建設者的“定心丸”——記駐巴基斯坦首支中國紅十字援外醫療隊
“瓜達爾氣候惡劣,武裝分子時有活動,物資和人力嚴重匱乏,我和男隊員們一起用雙手搬運了15噸物資,兩個月就完成了急救中心的基礎建設和儀器設備的安裝調試,完成了中巴博愛醫療急救中心45項制度的制定。”劉華曄五一節前夕回憶起剛到瓜達爾時的情形這樣説道。
劉華曄是中國首支援助巴基斯坦醫療隊的隊員。這支援巴醫療隊由中國原國家衛生和計生委及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共同派出,由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北京紅十字會999急救中心的醫務人員和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共12人組成。
來自華山醫院的劉華曄參與了急救中心的先期實地調研,完成了功能區域劃分和就診流程設計。急救中心按照中國二級甲等地區醫院的標準進行配置,急診室、檢驗室、留觀室等樣樣具備。急救中心選址在瓜達爾港區的週邊,雖然捨棄了最安全的港區核心區域,但也在安全能夠保障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接近瓜達爾的普通民眾。
瓜達爾位於巴基斯坦發展最落後的俾路支省,經濟發展滯後,衛生防疫形勢十分嚴峻,給醫療隊帶來了極大挑戰。“這裡有登革熱、致死率極高的奇昆古尼亞熱、瘧疾和各類肝炎。”來自華山醫院普外科的吳鋼告訴新華社記者。
吳鋼是第一批醫療隊的隊長,他説剛到瓜達爾時,離他們宿舍很近的港區內就出現了兩例瘧疾病例。“港區外還暴發過奇昆古尼亞熱。面對這樣的防疫形勢,我們一來就辦了兩件‘大事’,滅‘四害’和驅除野狗,幫助港區把衛生防疫徹底做了一遍,消除傳染病源,儘量降低港區內人員感染傳染病的風險。”吳鋼説。
根據當地紅新月會提供的數字,瓜達爾地區人口超過20萬,但所有醫療機構的床位總和只有120個,註冊護士54名,平均每1000人只有0.6個病床位、0.27個護士。吳鋼説,當地有一家非常好的陸軍醫院,設備先進齊全,但只有兩位有醫師執照的醫生和10個見習醫生,見習醫生只有有限的處方權,根本不夠。“歸根結底,還是地方偏遠,留不下人才。”
“吳隊,一名疑似闌尾炎!”接診室裏突然有人喊道。正在給記者介紹情況的吳鋼立即中斷了採訪,趕忙去問診。
阿卜杜勒·卡迪爾是巴基斯坦紅新月會派到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員,幫助醫療隊與當地患者溝通及分診病人。他告訴記者,忙的時候,醫療隊員根本顧不上休息,病人一個接一個,候診室都坐不下。
“這個急救中心給當地民眾解決了看病的大問題,還幫助他們建立了病歷檔案,方便他們以後就診,就算去其他診所,那裏的醫生也會知道這些病人都接受過哪些治療,這在以前的瓜達爾是完全沒有的。”卡迪爾説。
從去年9月抵達瓜達爾到現在,醫療隊平均每月要接診200多名中巴兩國病人。醫療隊組建之初,考慮到當地宗教和風俗習慣,選派了幾位女隊員,成為急救中心的一大特色。中國醫院有女大夫在當地口口相傳,今年春節過後,當地女病患的數量明顯增加。
除了接診病人,醫療隊還承擔瓜達爾港舉行重大活動時的醫療保障工作,併為當地小學生、港務局和碼頭公司工作人員以及中方建設者體檢。
“醫療隊這樣的社會公益活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也成為我們和巴方溝通的潤滑劑,”瓜達爾港自由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耀宗説,“現在當地人都知道這裡有一個中國醫院,很多人看病也首選這裡。”
胡耀宗來瓜達爾快三年了。他説:“我們開展工作首先強調安全第一,但施工現場難免會發生工傷,工人也難免會生病。醫療隊沒來之前,這邊的海軍小醫院稍微複雜一點的清創縫合都做不了。儘管醫療隊才到瓜達爾半年多,但已經給瓜達爾港的建設者提供了很好的醫療保障。”
隨著瓜達爾港和相關項目的順利推進和陸續開工,今後會有更多建設者來到瓜達爾港,這讓醫療隊肩負起更大的責任。“瓜達爾東灣快速路已經奠基,過段時間大概會有上千人過來修路。我們醫療隊計劃設立巡診制,在工地上設立醫務室,每週都坐診,急診可直接送到急救中心,為建設人員做好醫療保障,”吳鋼説,“作為援外醫療隊,我們有兩個責任。一是援助駐在國當地居民,二是援助我們在海外的同胞。這兩條都要做好。”
“現在有了醫療隊,我們工作就更有底了,像吃了‘定心丸’一樣,他們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大夥兒可以更加放開手腳建設瓜達爾了。”胡耀宗説。
“在瓜達爾港的工作雖然艱辛,但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們恪守著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的誓言,”劉華曄説,“只有當你去耕耘,揮灑汗水,才能讓付出汗水後的收穫更加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