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視察時提出“陜西要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抓緊構建國際化合作新平臺,辦好絲博會”的重要指示。“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五年來,陜西充分發揮古絲綢之路起點、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一帶一路”核心區和中國(陜西)自貿試驗區新優勢,著力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開發新格局,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東中西地區聯動發展。
作為陜西的東大門和黃河金三角區域的文化名城,渭南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從古絲路歷史長河中汲取能量,塑造品牌城市新形象,挖掘文化旅遊資源,搭建友好城市合作平臺,力推産業轉型升級,以産業優勢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努力與西安形成同力,共同助推“一帶一路”核心區的樞紐經濟、門戶經濟和流動經濟建設。
古絲綢之路的物質、交通、文化起點
渭南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享有“華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聖地”之美譽。周、秦、漢、唐上千年來,渭南一直是古都長安的京畿重地,自古以來號稱“三秦要道、八省通衢”。
渭南在古絲綢之路的形成以及絲路貿易發展繁榮史上肩負著重要使命。渭南是絲綢之路的起點,這個起點不僅是物質起點,還是交通起點和文化起點。渭南處在承東啟西的地理區位,貿易通達,絲路貨物從渭南起運,渭南是古絲綢之路起點的東大門,是通向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的文化、經濟、貿易的大通道。
在絲路貿易興盛的2000多年間,古絲路沿線佈滿了渭南商人的足跡。甘肅蘭州、天水等絲路重鎮的商業萌芽,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渭南商人的往來貿易。吉爾吉斯斯坦陜西村很多都是渭南人的後裔。渭南商人與亞塞拜然姑娘的愛情故事,至今仍廣為流傳。
渭南商人在中外交往中形成了具有陜西文化特色的渭商精神,概括為厚德從醫、誠實守信、不辭艱辛、創新開拓、造福桑梓,為今天人們提倡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提供了渭南寫照。
以産業優勢助力“一帶一路”
時隔千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推進和關中城市群發展規劃的提出,渭南再一次站在了絲路復興的最前沿,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渭南已經成為“一帶一路”核心區的副中心城市和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次核心城市,這是渭南市委、市政府對渭南結合國家戰略方針提出的兩個城市定位。渭南圍繞這一定位,依託國際化的合作平臺,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力推産業轉型升級,以産業優勢提振城市綜合實力,在新時代延續“一帶一路”建設的渭南使命。
渭南地處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半小時經濟圈內, 利用靠近西安的良好區位,渭南可以統籌陜西科技資源——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等大專院校以及科研機構擁有一批院士、長江學者等高層次人才,再加上本地的陜西鐵路工程技術學院、渭南職業技術學院、渭南技師學院等一批職業學院,可提供高素質的技術工人,科學技術助推産業升級優勢明顯。
五年來,渭南把招商引資作為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不斷開展招商和特色産品宣傳推介,吸引更多名企來渭南投資興業,推動與國內外投資夥伴在經貿、産業、文化旅遊等方面的長期務實合作,努力打造“一帶一路”內陸開放新高地、投資興業大平臺。隨著蒲城70萬噸烯烴、華縣派爾森、澄城煙廠技改、沃特瑪新能源、3D列印基地等工程相繼建成投産,渭南加快形成清潔能源化工産業、先進裝備製造産業、高端食品醫藥、綠色冶金建材、新能源汽車、3D製造和光電産業六大優勢産業集群,特色鮮明、充滿活力的産業體系使渭南有實力成為“一帶一路”産業聚集的投資洼地。
借助國際友好城市平臺,渭南組織多批政府代表團赴俄羅斯、日本、南韓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境外招商,召開渭南投資優勢説明會,宣傳推介渭南優勢産業,拜訪星雅集團、南韓三星、LG集團、鬥山重工等國際知名企業,加快推進物流産業園、醫藥美容産業園等國際合作項目落地開花。將於5月開幕的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上,渭南將舉辦第三屆“一帶一路”渭南友好城市産業合作大會。本次大會聚焦戰略性新興産業,旨在將友好城市優勢産業資源集中導流至渭南,持續推動渭南産業集聚、融合、創新發展,促進“一帶一路”(渭南)友好城市商貿展銷中心和創新産業園項目落地。
2017年4月,由渭南市人民政府、陜西省政府駐北京辦事處主辦,國聲智庫文化發展中心、工信部中國機電設備招標中心PPP諮詢與採購中心、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PPP中心)支援的“渭您而來·攜手共贏”渭南(北京)經濟合作周在北京舉行,這是渭南市近年來在北京舉辦的一次高規格招商引資活動,是深入落實陜西省政府與北京市政府簽署《深化京陜合作框架協議》精神的重要行動,有助於創新央地合作,吸引更多的央企、名企來渭南投資興業,加快轉型升級,奮力追趕超越。合作週期間共簽約項目14個,簽約總額388.3億元,涉及基礎設施建設、民生工程、高新技術、旅遊三産等領域,分別落戶于渭南市12個縣市區。
作為渭南傾力打造的最具發展潛力、最具競爭優勢的産業新城、經濟強區和田園都市,渭南經開區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發展的“一號工程”,把項目建設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全力推進“兩園一城”(國家食品産業園、百億級的商貿物流園、中國酵素城)建設。近年來,渭南經開區相繼引進了青島啤酒、上海申華、四川濠吉、中墾乳業、廣東日豐、成都紅新國際、華能集團等國內知名企業,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和商貿物流兩大特色産業。同時大力發展食品産業和生物發酵産業,尤其是與中國生物發酵産業協會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國家級生物發酵特色區域——中國酵素城。精做加法,細作減法,渭南經開區繪就出一幅食品産業、商貿物流、中國酵素相輔相成的産業發展大格局,為渭南轉型發展增添了活力。渭南經開區和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共建“一帶一路”産學研協同創新中心,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中,積極對接智庫資源,推動區域文化經濟發展。
城市建設為絲路旅遊注入品質
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秀美的自然風光賦予了渭南豐富的旅遊資源。著名的西嶽華山風景區譽滿中外,奇險峻秀居五嶽之首,目前已成為融康養、度假、娛樂、遊覽為一體的綜合旅遊勝地。風景秀麗的洽川,融“山河湖灘泉”于一體,是黃河流域最大最完整的幹流湖泊型濕地風景區。以唐橋陵為代表的規模宏大的渭北帝王陵墓群,一展盛唐雄風,更是中國封建皇室宮廷文化的縮影。在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韓城,遊客可瞻仰、謁拜司馬遷祠墓,欣賞元代建築“禹王廟”,觀賞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元、明古建築群和被譽為“東方民居村寨活化石”的黨家村。在非物質文化遺産品牌方面,華陰老腔唱紅了春晚舞臺,華州皮影戲、同州梆子、富平阿宮腔、合陽提線木偶、澄城堯頭窯陶藝等特色突出、極具價值。
隨著絲綢之路的再度興起,渭南深感有責任讓這些耀眼的絲路山水、文化符號再次綻放光彩。渭南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力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促進渭南旅遊業在更高層次上實現高品質發展的思路,明確了將渭南建設為“具有山水靈氣的陜西東大門”和“華夏山水文化旅遊目的地”的發展目標,構建了“一核一心四帶十區”産業發展新格局。2017年,渭南全市接待國內外客5330萬人次,同比增長30.3%;旅遊綜合收入426億元,同比增長31.9%。旅遊經濟指標位列陜西省第一方陣。
渭南“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提升城市品質。國務院辦公廳近日下發的《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也將“旅遊供給品質化”作為全域旅遊發展的四大目標之一。作為渭南城市建設主力軍,渭南城投集團在過去5年為渭南基礎設施、重大民生工程提供投融資服務,不斷完善體育休閒、人文公園等城市配套功能,提高城市公共服務水準,不斷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品位。2017年,城投集團項目總投資額達110億元,年度投資額達到24億元,實際完成19億元。項目建設捷報頻傳:西海公園、渭河綜合廊橋、人民公園及地下停車場、市政府幼兒園及其配套工程、渭水生態城等十幾個重大項目在三秦大地漸次落地開花,渭南城投人將“變化與發展”的足跡留在這座城市。
2017年5月10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濟要參》、國聲智庫文化發展中心、渭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機構共同主辦,渭南城投集團承辦的“一帶一路”文明互鑒博覽園研討會在渭南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二十余位專家學者就“一帶一路”文明互鑒博覽園項目展開熱烈討論。該項目旨在將“一帶一路”文明互鑒的理念落到實處,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城市的經貿與人文互動發展,向世界展示古絲路起點城市的品質魅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聲智庫名譽主任李國強指出,渭南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在區位交通、政策機遇、歷史積澱、文化旅遊、産業發展、城市建設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渭南應充分利用這些優勢,抓緊“一帶一路”合作共贏發展的重大機遇,塑造渭南品牌城市形象,持續深化與國內外友好城市的互通互聯,積極開展多層次、多領域、多渠道、多形式的交流與合作,為世界走進渭南搭建平臺,為渭南走向世界暢通渠道。
李國強認為,渭南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五年來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不少地方還存在痛點,影響了渭南優勢的深度轉化。例如,渭南沒有成立專門致力於“一帶一路”協調服務的機構,沒有形成推進“一帶一路”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機制,成為對外開展工作的短板。渭南缺乏服務“一帶一路”的專職人才機制,渭南的招商、宣傳、旅遊、開發區各部分沒有形成合力,“渭南+”、“渭南吸引力”有待強化。渭南缺乏集中展示渭南優勢、渭南友好城市項目與産品的窗口,建議建設“一帶一路”渭南友好城市發展網,為促進渭南與友好城市的互聯互通搭建國際化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