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脫貧活水來

發佈時間:2018-04-23 14:55:11 |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朱金賢 | 責任編輯:

關鍵詞:草莓,野馬村,産業基地,專業合作社,致富

雲南省會澤縣待補鎮發揮高原特色優勢,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操作模式,調整産業結構,大力培育特色産業,優化升級産業,助推脫貧攻堅,收效明顯

“去年草莓效益好,今年我們進一步擴大了種植規模,希望幫助更多貧困戶脫貧。”雲南省會澤縣待補鎮野馬村黨支部書記、德剛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崔興德説。

待補鎮地處高寒冷涼山區,低溫霜凍頻繁,農業效益很低。近年來,該鎮變高寒冷涼劣勢為高原特色優勢,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要求,加快産業結構調整,著力發展特色産業,助推脫貧攻堅。

2009年,野馬村完成中低産田改造後,建成“保水、保土、保肥”的高穩産農田近3萬畝,配套建設了噴灌滴灌和生物防治設施。2010年,在村幹部和黨員帶動下,開展百合花、草莓種植,併為群眾種植特色經濟作物提供技術和銷售指導,逐步走出一條“支部找出路、黨員當大戶、群眾快致富”的黨建扶貧雙推進的致富路子。

“政府給了我們好政策,我們村幹部就是要有擔當,服務好群眾,幫助他們發展産業。”為推進特色産業規模化發展,2015年,崔興德牽頭成立了德剛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社員7戶,種植百合花、草莓700多畝,可為200余人提供就業崗位。同時接受26戶貧困戶産業貸款入股,每戶每年可獲得4000元分紅。目前,野馬村建成1萬畝全省最大的百合花種植基地,發展草莓、水果蘿蔔、蔬菜等1萬畝,特色産業畝産值是傳統種植的幾十倍,市場前景非常好。

“以前我在草莓基地打工,學到了一些技術,從前年起我自己貸款15萬元,種了15畝草莓。村幹部經常為我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種植和銷售都沒有問題。”已脫貧的野馬村村民楊關奎説。

通過産業發展實現脫貧的不止楊關奎。目前,野馬村發展特色産業10畝以上的大戶有318戶,帶動1000余農村富餘勞動力在家門口的産業基地務工,年每人平均務工收入2萬元。逐漸富裕起來的野馬村擁有車輛659輛,新建和在建樓房378棟,在外購房戶88戶,農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增加到11000余元。

不僅野馬村,該鎮其他村也通過種植草莓帶領村民致富,“目前種植1500多畝生態優質草莓,每畝産值6萬元左右,純收入2萬元左右。”糯租村黨支部書記李興奎説,糯租村通過發展特色種植,成為全鎮特色農業産業示範村,糯租春雨蔬菜專業合作社也成了鎮裏合作社的典範。

據了解,待補鎮加快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採取“企業租賃、大戶承包、合作組織經營”等形式引導公司、種植大戶連片流轉土地,實現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全鎮土地流轉近6萬畝,流轉率超過50%。像野馬村、糯租村這樣的村子還有很多,目前,待補全鎮已經建成5個萬畝産業基地,除了草莓,還有百合花、蔬菜、中藥材、特色林果(油牡丹、桑葚)。

待補鎮堅持在産業規模化、生産科技化、産品品牌化上下功夫,促進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近年來,先後引進北京山谷園藝有限公司等36家公司,培育專業合作社47個、7個家庭農場和500余戶種植大戶;註冊了“野馬川”“醉莓麗”等11個農産品商標,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培育了一大批農業生産技術骨幹和致富能手。目前,該鎮特色農産品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不僅在省內有一定名氣,還遠銷東南亞國家和我國港澳臺地區。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