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披著“慈善”外衣的詐騙

發佈時間:2018-01-31 11:02:53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彭波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詐騙分子,圈錢,人人公益,公益項目,慈善活動

□一個有社會價值的慈善公益項目,首先應當建立有公信力的運營機制和公開透明的捐助機制,而不是把重點放在如何設計吸引眼球的行銷活動上

慈善公益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隨著網際網路的深度運用,慈善公益的門檻也大大降低,需要的人有更多渠道尋求幫助,社會公眾也能更方便地加入到慈善公益中來,獻出自己的愛心。但是,“假慈善”亦隨之而來,面對各種慈善活動、公益組織,社會公眾難以辨別真假,嚴重影響了慈善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

2017年底,一場“一元幫助同一天生日小朋友”的網路慈善募捐活動刷爆朋友圈。然而,就在捐助數額節節攀升的同時,疑點很快顯現:有人發現,網上露臉的孩子中,有的孩子有好幾個生日,還有孩子以不同名字出現了好幾次。民政部門很快叫停了這場公益活動,並對此展開調查。

如果説這場募捐活動還只是涉嫌違反慈善法,那麼一些披著“慈善”外衣圈錢詐騙的案例則對社會公眾的信心造成了更大打擊。僅2017年,公安機關就偵破了“人人公益”“鳥巢善心大會”“善心匯”等多起詐騙案件,涉案金額高達數百億元,受騙群眾數以百萬計。

在“人人公益”的案件中,平臺打出了“通過公益捐獻100所希望小學”等資訊,並承諾500天可以收回5倍的投資款。但實際上,平臺很快就把捐出去的資金又轉回平臺,供內部瓜分。在既不理財也沒有實體商品交易的情況下,該平臺上線僅一個月,就吸收資金超過10億元,涉及全國約20萬人。

慈善公益的終極目標是解決社會問題。然而,當前不少慈善公益組織還停留在“拿錢再分配”的階段,這與犯罪分子的目的不謀而合,區別只是真正的慈善公益組織會把錢再捐出去。從這個角度來説,要分辨真正的慈善公益與圈錢詐騙行為,光看目標是否正當還遠遠不夠,關鍵還要看這個慈善公益項目是否有合理的手段和合法的程式。

分析這些典型案例不難發現,圈錢的慈善公益都是精心策劃的行銷活動,“一元錢改變命運”“均富共生”等,這些響亮的口號聽起來更像是噱頭。除此之外呢?既沒有資金用途披露,也沒有資訊公開機制,更沒有公眾監督渠道,暗箱操作讓社會公眾和監管部門很難追蹤到每一筆善款的具體流向,更遑論對整個慈善公益項目作出有效評估了。

慈善公益不是把錢從一個賬戶轉到另一個賬戶這麼簡單。一個有社會價值的慈善公益項目,首先應當建立有公信力的運營機制和公開透明的捐助機制,而不是把重點放在如何設計吸引眼球的行銷活動上。在網際網路時代,也許每個人捐助的金額微不足道,但公眾有權了解善款使用方式。有關部門應當強化監管力度,將工作重心放在建章立制、防範漏洞上,細心呵護社會公眾愛心的同時,也讓詐騙分子無縫可鑽。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