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分享到 0

安徽出臺17條措施 吸引社會資本“進山入林”

“這裡原來是廢棄礦坑,亂石遍佈,塵土飛揚。如今經過生態修復,安全隱患消除了,環境變好了,還建成了景區,為我們提供了就近務工的機會。”家住馬鞍山市當涂縣大青山野生動物園附近的村民朱琳告訴記者。在動物園裏遊覽的當地居民,感受著這裡發生的可喜變化。

據介紹,當涂縣引進社會資本,由安徽大青山野生動物世界管理有限公司實施對大青山廢棄工礦地的生態修復,建設了野生動物園、海洋館、自然科普館等文旅設施,開發了玻璃棧道、高空滑索、滑翔飛艇等娛樂項目,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旅遊觀光、休閒娛樂。

“礦山生態修復和旅遊項目的開發,盤活了當地資源,促進了鄉村振興。”當涂縣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説,廢棄礦坑經治理打造成旅遊景點後,帶動了當地300多人就業,同時帶動了民宿、餐飲等産業發展。

當涂縣對於大青山廢棄工礦地的生態修復和旅遊開發的有益嘗試,是我省創新舉措推進社會資本參與林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支援社會資本參與林業發展若干措施》,進一步鼓勵、支援社會資本參與林業産業發展。

我省出臺的支援社會資本參與林業發展的措施,主要內容包括用地支援政策、財稅和金融信貸支援政策、人才支援政策、品牌激勵政策等4個方面共17條。

用地政策方面,可以利用不超過3%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面積進行林業産業開發,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的林産品加工類工業項目不再增收土地價款,將生態旅遊、森林康養、特色林産品加工産業用地納入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和林地保護利用規劃。

財稅和金融信貸政策方面,明確免征增值稅、免交城鎮土地使用稅、免征企業所得稅,對在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科創板掛牌並實施股份制改革的林業企業給予補貼。發展林權貸款産品、開展“畝均英雄貸”。林業機械納入農機購置補貼範圍,支援林區對外連接道路建設,對各類社會資本投資林木種植培育用電按農業生産用電價格執行等。

人才政策方面,在組建林業科技特派團、推動林草科技創新聯合體建設、設立“揭榜挂帥”林業科技項目等方面予以支援。舉辦全省林業行業專場招聘會,組織林業企業家和企業高管學習考察。

品牌激勵政策方面,支援林業企業申報各級政府品質獎、“皖美”系列品牌、“三品一標”、國家森林生態標誌産品等,完善林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的評定和管理,對捐資造林500畝以上企業授予綠地、林木冠名權。

近年來,我省積極推進林業生態保護修復和産業發展,初步形成木竹加工、特色經濟林、生態旅遊和森林康養等主導産業。全省林業總産值由2018年4044億元增長到2021年5092億元,年均增長7.98%。

“但是,全省林業生産組織化程度還較低,林業産業的韌性和競爭力不強,社會資本參與林業産業發展的制約因素較多。”省林業局林長制工作處處長余建安表示,為切實解決林業産業發展的諸多難題,暢通社會資本“進山入林”的渠道,需要出臺一個扶持力度大、覆蓋範圍廣、支援渠道多、政策措施實的綜合性指導文件,鼓勵、支援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林業産業發展。

“我們在全省範圍內開展專項調查研究,組織學習借鑒吉林、浙江、寧夏等地的創新性做法。”余建安説,在學習考察、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省林業局研究起草了關於支援社會資本參與林業發展措施的文件,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于2022年12月29日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支援社會資本參與林業發展若干措施》。

余建安説,17條措施的提出立足於解決社會資本參與林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關鍵短板,特別是針對用地政策、財稅和金融信貸政策方面的突出問題明確了具體扶持措施和責任主體。整合發改、財政、交通、自然資源、金融、稅務、農業農村、林業等各有關部門扶持政策,統籌支援社會資本參與林業發展,形成多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將社會資本參與林業發展納入全省林長制考核範圍,充分提升林長履職效能,力求在“用綠”和“活綠”方面尋求新突破。

“一系列舉措將充分發揮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雙輪作用,加快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可持續發展的良性機制,助推林業高品質發展。”余建安説。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