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一體化”,緊扣“高品質”,下活“一盤棋”。《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化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用好産業鏈供應鏈跨區域協調機制,提質升級省際産業合作園區,加快建設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推動與滬蘇浙産業鏈深度嵌入融合。
在今年安徽省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圍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一熱點話題,話成就、説期待、提建議,就長三角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徑建言獻策。
協同創新,勇當“開路先鋒”
長三角創新資源豐富、人才資源豐富,要勇當我國科技和産業創新的開路先鋒,須下好創新“先手棋”,在創新共建上實現新突破。
“長三角不僅經濟體量大、活躍程度高,也是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基礎研究、創新人才優勢明顯。”在省人大代表、埃夫特智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遊瑋看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給安徽帶來新機遇新平臺,開展長三角協同創新大有可為。
“比如在人才培育和引進方面,這些年長三角人才跨區域流動不斷加快,企業、高校、院所之間的合作持續加強,埃夫特在上海建立了200人規模的研發中心,打造‘科創飛地’,從事機器人控制演算法等方面的研發,取得了顯著成果。”遊瑋介紹,企業還與滬蘇浙高校加強聯動合作,與浙江大學等高校建立了産學研合作關係。
談及關於長三角創新合作的建議,遊瑋認為搭建協同創新平臺十分重要。“不能僅僅靠一省一地的力量,要善於打破壁壘、緊密攜手、協同發力,集中力量辦大事。”遊瑋建議,進一步推進長三角的人才、技術等平臺共用,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在科研體制上加大創新和探索力度,共同推進技術攻關,全面發揮長三角協同創新的最大合力。
在長三角創新合作方面,合肥市參與共建了G60科創走廊科技成果轉化子基金,佈局建設“科大矽谷”,通過加強與大院大所合作,推動了合肥與上海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共創”。
省政協委員、合肥市科技局局長范進認為,長三角創新合作取得了一定豐碩成果,但也存在行政區域間的制度壁壘,使得創新資訊不暢,要素市場流動受限。“建議省級層面對接滬蘇浙,加快部署一批科創共同體聯合攻關合作項目,加強對接和引入長三角金融資本,健全科技成果轉化合作機制,加快促進産業合作與分工協同機制,進一步加快創新資源要素的流動與合作。”范進表示。
産業協作,共築高效“朋友圈”
滬蘇浙皖,是“好鄰居”也是“好夥伴”。一年來,彼此之間密切來往、深度合作,“長三角朋友圈”愈發高效而親密。
産業合作與開放發展,給長三角的企業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省人大代表邱勤勤是宣城市一家茶業企業的負責人,她表示,企業從事綠茶出口業務,主要經過上海、寧波等地向國外出口綠茶,與上海、浙江等多家貿易公司有合作。“這些年,對外開放的通道越來越暢達,高效率的外貿合作,給企業經營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助力企業邁上新臺階,也進一步打響了‘徽茶’品牌,讓‘安徽茶’銷往全世界。”邱勤勤表示。
高效的開放合作,離不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邱勤勤説,這些年,長三角之間交通更便捷,來往更密切,但在互聯互通方面,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中小城市之間的交通網路目前還是一個短板,希望加強長三角中小城市之間的交通運輸網路建設,讓我們在城市之間的出行和貨運物流更加便捷高效。”
亞士創能是一家受益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塗料生産企業。省政協委員、亞士創能科技(滁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永軍告訴記者,公司起源於杭州,總部在上海,最大銷售地是江蘇,2017年,公司將生産從上海轉移至滁州,目前滁州公司已成為該公司最大生産基地。“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不斷推進,企業從中獲得的紅利越來越多。亞士創能通過上海浦發銀行‘長三貸’模式,用上海的項目貸融資在滁州建設了防水材料工廠,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王永軍表示。
圍繞産業融合發展,王永軍建議,建立負面清單,確保産業轉移項目的品質,避免落後産能落地。同時,建議增加在滬蘇浙駐點招商的密度和維度。“比如增加行業協會駐點。行業協會是資訊資源和企業家的集聚地,容易招引到大項目、好項目和帶動産業集聚的龍頭企業。”王永軍説。
民生共用,一體化紅利持續釋放
足不出省即可享受更多優質教育、醫療資源;異地醫保報銷等事項辦理更加便捷;電子證照在長三角地區互認通用,享受“一網通辦”服務……這些年,更多群眾感受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紅利”,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省人大代表姚艮平是來安縣一家醫院的腎內科主任,她對此深有感觸:“長三角一體化給群眾帶來的紅利是實實在在的,尤其反映在我們醫療領域。”
她表示,近年來,她所在的醫院和南京鼓樓醫院等4家三甲醫院建立了合作關係,又正式加盟了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分別建立臨床檢查結果互認制度,雙方簽訂互認協議,就臨床檢驗、醫學影像等互認項目的互認程式、互認説明、不予認可的情況進行了明確界定,方便了患者兩地就醫。此外,南京的專家在來安縣的醫院定期坐診,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技術,還給病人就醫帶來了極大便利。
就進一步推進長三角醫療合作,姚艮平建議,進一步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緩解人才緊缺狀況;繼續加強與長三角知名三甲醫院業務合作,重點強化康復理療、腫瘤、腦外科等專科建設,利用滬蘇浙三甲醫院專家的“傳、幫、帶”作用,爭取早日建設一批“拿得出、叫得響”區域特色專科,培養一批“醫德高尚、技術過硬”的醫療人才隊伍;加強和長三角地區合作交流力度,派出相關人員赴長三角先發地區醫院的科室學習進修,吸收先進技術,提高醫療水準。
“我省居民跨省就醫目的地主要是滬蘇浙等地。因此,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推進長三角醫療合作勢在必行。”省政協委員、銅陵市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主任醫師黃義澤認為,近年來,我省與滬蘇浙等地在醫療合作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合作深度和覆蓋面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他建議,積極引進滬蘇浙等地高品質的醫療技術,通過專科聯盟、緊密型醫聯體等多種形式,加強學科建設,在病理、影像、特殊檢驗、遠端會診等方面深度合作,實現醫療資源資訊共用;政府應加大投入,練強內功,積極推進我省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提升疑難危重病診斷與治療、醫學人才培養、臨床研究、醫院管理等方面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