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安徽: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安徽省始終把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産品供給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嚴格落實中央各項支援糧食生産的政策舉措,加大改革和投入力度,讓種糧農民有錢掙、得實惠。培育壯大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廣大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為端穩中國飯碗貢獻安徽力量。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帶動農戶多種糧種好糧

安徽是糧食大省,也是全國5個糧食凈調出大省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穩步提升。2022年我省糧食總産820.02億斤,較上年增産2.5億斤,再創歷史新高,産量位居全國第四,糧食生産實現“十九連豐”。

“種糧有錢賺,農業有前景。”來自亳州的省人大代表、種糧大戶孫琪旺經營著700多畝土地,種植小麥、大豆等農作物。他告訴記者:“去年糧食大豐收,種糧賺到了錢。小麥平均畝産1300斤,糧價也可觀,實現了豐産增收。”

除了自己種糧,他還通過提供技術服務、訂單收購農民糧食等形式,帶動周圍農民一起種糧。“我要繼續發揮種糧大戶的規模經營優勢,積極利用現代農業科技,帶領廣大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一起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孫琪旺説,農村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留下來的主要是老年人。他建議農業院校要加強農業人才培養,地方政府要出臺更多措施吸引年輕人投身農業。

“我們鎮裏的河口村與豐勤農業有限公司簽訂農業生産‘大託管’協議,流轉5000畝土地建設融合示範區,投入資金3000萬元,用於品種改良、智慧農業等建設,讓農民每畝農田增收超200元。”省政協委員、來安縣三城鎮黨委書記孫安靜認為,因地制宜開展“小田變大田”改革,能夠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約經營水準,促進農田增效、糧食增産。

孫安靜建議,深化“小田變大田”改革,要充分發揮村級組織的引領、協調作用,推行村級黨組織領辦集體合作社,採取流轉、入股等方式,把農戶承包經營的土地統一流轉經營,培育更多新型經營主體,實現從“一戶多塊田”向“一戶一塊田”“一組一塊田”“一村一塊田”轉變。

強化科技支撐

提高農機裝備水準

糧食豐産穩産離不開科技支撐。我省深入實施“兩強一增”行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不斷夯實糧食生産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農業科技水準、機械化水準取得長足發展。2021年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6%,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82.1%。

來自亳州的省人大代表焦瑞是一名無人機飛手,從事植保飛防服務,對於科技強農、機械強農的重要性他深有感觸。

“作為一名科技特派員,我深深感受到科技在今後農業發展中的重要性。以植保為例,以前人工作業,一天只能作業十幾畝地。後來採用自走式噴霧機,一天可以作業500畝地。現在使用無人機飛防作業,一天可以作業1000多畝地。只需要設定好程式,無人機可以自主噴灑,作業完成後自動飛回,省時省力又高效。”焦瑞告訴記者,他所在的焦魁農機專業合作社共有37台植保無人機,長期為周邊農戶提供植保服務。“連片的土地,我們整鄉推進,30多萬畝地,一個星期就能幹完。”

焦瑞認為,目前我省的農業科技裝備水準仍然不高,應大力支援智慧化、無人化、少人化農機的研發、推廣以及使用,加大智慧農機裝備特別是無人農機裝備的研發與應用,提高農機的智慧化水準。

“縣域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戰場。”省政協委員、省農科院研究員龔傳勝認為,落實科技強農、機械強農的關鍵,在於創新縣級層面農業科技支撐機制,努力實現主導産業更多依靠科技,農業從業者自覺接受和運用新技術、新成果的良好氛圍。

“近年來,我省積極推進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建設試點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龔傳勝説,但在農業發展中還存在科技與産業“兩張皮”的問題。對此,龔傳勝建議,相關單位要牽頭整合全省資源,進一步擴大科研單位與縣域農業的結對範圍,引導科研單位在解決農業産業技術難題、提高技術便捷性、降低技術應用成本等方面下功夫。與此同時,要積極搭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促進科技成果暢通轉化,助力農産品科技附加值與農民收入實現同步提升。

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

中國碗要裝好中國糧

“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省人大代表、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高級農藝師孫偉亮認為,保護糧食安全,要支援皖北地區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把種業作為“十四五”農業科技攻關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任務來抓,加快啟動實施種源關鍵技術攻關,保持皖北糧食主産區小麥、大豆等品種的競爭優勢。

同時,孫偉亮建議,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推動構建多元化籌資機制,推動用好政府債券和土地出讓收益使用政策,把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全部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鼓勵社會和金融資本積極參與。

剛剛在海南三亞參加完2022年國家水稻品種統一試驗評審會,省政協委員、安徽國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韓仁長就趕到省兩會住地報到。“中國碗要裝中國糧,中國糧要用中國種。在‘一粒種子’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大文章,是為了讓14億多中國人吃得更好,把中國飯碗端得更牢。”韓仁長説。

安徽作為種業大省,在商業化育種等方面具備突出優勢。韓仁長認為,以新一代數字科技與生物技術深度融合為特徵的智慧育種時代正在加速到來,未來種業競爭必將圍繞數字化育種能力展開。他建議,我省建設種業強省,除了要在傳統端持續發力之外,還應充分利用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先發優勢,積極運用大數據技術,構建智慧育種解決方案,培育更多高品質的“當家品種”,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種業力量。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