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司發佈2021年度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評價結果,安徽省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二。
縣域醫共體于2015年由安徽首創,國務院醫改辦在全國推廣我省“天長模式”。此後,縣域醫共體內涵不斷升級,創新“兩包三單六貫通”建設路徑,組織開展縣域醫防融合試點,持續鞏固完善醫共體改革成果。為充分反映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發展現狀,推動縣域醫共體高品質發展,自2020年起,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對各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進行監測評價。
近年來,我省加快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滿足群眾健康需求。
強化黨建引領,守護縣域健康。強化政治引領、組織凝聚、行業共識,理順縣域衛生健康行業黨建工作機制,持續鞏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積極探索成立縣委衛生健康工作委員會,促進縣域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減少部門之間的推諉扯皮,實現改革同頻共振、同向發力,並強化黨對醫共體改革的領導,助力縣域衛生健康水準提升。
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診療水準。縣級醫院是縣域醫療服務的龍頭和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紐帶,加強其綜合能力建設,繪就“健康安徽”新圖景。為此,壓實縣政府投入責任,安排40家三甲醫院對口幫扶薄弱地區74家縣級醫院,提高牽頭醫院技術水準;柔性引才引智,外請專家到縣級醫院開展手術會診、帶教等工作,帶動學科建設,減輕群眾看病負擔。
下沉醫療資源,賦能鄉村振興。加強鄉鎮衛生院建設,建成縣域醫療次中心100余個;持續開展“千醫下鄉”,三年累計安排市縣級醫院中青年骨幹4000余人次,連續一年駐點幫扶鄉鎮衛生院,建設特色專科,開展外科手術;持續開展對鄉村醫生的“萬醫輪訓”,累計進修培訓10萬人次;持續開展“銀針行動”、共用“智慧中藥房”,中醫藥適宜技術實現鄉村兩級全覆蓋,服務項目納入醫保報銷,既方便了村民享受中醫藥服務,也提高了村醫的職業收入。
夯實健康根基,聚焦醫防融合發展。率先在全省8個縣(市)開展縣域醫防融合試點:金寨縣縣鄉村一體“盯住大病、管住慢病、關注特困人群”;濉溪縣將慢性病醫保經費交由鄉鎮衛生院包乾使用,健康産出提升,同比節約醫保資金1000萬元;天長市政府每年安排600萬元,用於慢病患者免費服藥......此外,在疫情防控中,醫共體內政令暢通,資源統籌,反應快速,進一步築牢基層公共衛生安全防線。
醫共體的建設打通了醫療服務“最後一公里”,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市縣級專家診療服務。截至目前,全省縣域內住院率達到85%,基層診療量佔比穩定在60%,切實緩解了縣域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