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以來,安徽省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做好重點群體就業服務,積極拓寬就業渠道,持續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前三季度,全省城鎮新增就業超62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95.43%,超時序進度20.43個百分點。
擴容提質
保障重點群體就業
今年8月,在合肥市瑤海區,一批批新鮮面孔走進各個社區,充滿了青春的力量。銅陵街道新到崗15人、和平街道17人、長淮街道16人……他們都有一個相同的身份——社區“小管家”。
這些小管家們基本都是“00後”,剛從高校畢業。雖然剛參加工作,他們的工作可不簡單。從入戶走訪居民群眾,到排查安全隱患,再到宣傳政策法規,社區小管家們的工作範圍很廣,每項工作看似很小,卻極富意義,而且很考驗工作能力和與人溝通的能力。
“瑤海區專門面向2022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招錄300余名社區‘小管家’,增加畢業生就業機會,充實基層人才力量,目前已有235名‘小管家’上崗。”瑤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滿足更多求職者就業需求,該區還積極組織開展招聘活動,推進招工用工和求職無縫銜接。
開展現場招聘、開發公益性崗位、提供就業政策諮詢……今年以來,我省以擴容提質為關鍵,促進重點群體就業。支援高校畢業生省內就業,大力實施“百萬大學生興皖”行動,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供給;促進農民工省內就業,紮實推進“兩強一增”工作,加強在鄉農民工定期聯繫和分級分類服務,暢通就業求助渠道;推動退役軍人高品質就業,開展退役軍人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就業起航”行動等,舉辦專場招聘會,拓寬就業渠道,精準提供創業指導、就業援助等服務。
社區助力
打造“三公里”就業圈
對“三公里”就業圈,可能還有一些求職人員不太了解,但最近家住宣城市宣州區蓮西社區的喻翠琴真切享受到了這個求職“新渠道”的紅利。
今年5月,就業促進行動在我省廣泛展開,建設“三公里”就業圈是其重要內容之一。以社區服務為載體,創新社區就業服務平臺,擴大社區就業崗位供給,“三公里”就業圈旨在幫助社區居民和小微企業便捷掌握就業政策、崗位招聘資訊等,達到“三公里”內享受公共就業服務、實現就業的目標。
“因需要照顧家庭,準備在家附近找份合適的工作,但並不好找。”喻翠琴坦言,隨後她偶然得知“三公里”就業圈“社區快聘”小程式,填寫個人情況後,沒多久就成功入職開盛世紀緣酒店收銀崗位,她很驚喜,“太有效率了,大大縮短了找工作的時間。”
“今年以來,我們持續加強線上線下宣傳服務,多措並舉助力居民‘家門口’就業。”宣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線上以微信小程式為核心,集合網站、微信社群、手機App、支付寶小程式等使用形態,發佈優質就業崗位和求職資訊、宣傳就業創業政策,同時將求職者與崗位按行政區劃位置進行數據化匹配,實現精準化社區招聘。線下,社區、鄉(鎮、街道)、縣(市、區)三級聯動,通過張貼宣傳海報、社區網格群互動、入戶走訪等形式,引導轄區內符合條件的經營實體入駐線上服務平臺,指導有求職需求的勞動者在平臺上錄入個人資訊和求職意願。
解決社區“三公里”內困難群體就業不充分,促進社區居民就近就業、充分就業,今年以來,我省以社區為載體,聚焦困難群體就業,實施“三公里”就業圈建設,促進社區居民“家門口”就業;以建設“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為抓手,持續加強公共就業服務,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失業人員及其他有就業意願的勞動者儘快實現就業,減少失業人數,縮短失業時間,推動更加充分就業。
供需匹配
強化企業用工服務
企業是承載就業崗位的主體,發揮其“穩就業”作用尤為重要。
健全用工求職“兩個清單”、打造線上線下“兩個平臺”,組成招工服務專班、招工小分隊,打造求職用工“一網通”平臺……今年,我省通過一系列舉措促進供需匹配,加強職工技能培訓,強化企業用工服務。
供需兩端資訊對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快雙向選擇、提高就業成功率。我省摸清、整合企業用工需求清單和勞動者求職需求清單,讓“兩個清單”跨區域共用、匹配。為重點招商企業、返鄉創業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配備“人社服務專員”,指導企業合理招用工。優化安徽公共招聘網等線上招聘平臺、提升“2+N”系列活動等線下招聘平臺,提供完善的招聘求職服務,引導勞動力合理流動。
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將助力就業之路越走越寬。我省優化就業環境,引導企業合理提高薪資待遇穩定職工隊伍,規範用工行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為讓更多求職者在企業“留得了”“留得住”,我省推進技工強省建設工程,進一步健全勞動者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促進“招工、培訓、就業”相結合,著力提升職業技能培訓的品質和精度。開展針對性職業技能培訓,結合本地區産業結構、産業規劃,健全完善本地區急需緊缺工種目錄,引導公共實訓基地、職業院校、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行業企業有針對性地擴大培訓規模。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就業促進和失業保險處處長程宗錄表示,我省將繼續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完善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援體系,持續開展就業援助,幫扶困難群體,同時推進就業服務資訊化建設提速。此外,還將加快技工強省建設,改善人力資源品質,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