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孝”源於心。“愛”生與情。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家庭美滿幸福,社會發展進步的基石。在渦陽縣,就有這麼一個孝老愛親的故事。
“你是誰呀?”“我是小波(張偉小名),娘,您又忘啦?”“你是我哥哥嗎?”“我是您的兒子。”提起張偉,渦陽縣閘北街道桑樓行政村張大自然村及附近的村民沒有不豎大拇指的。善良、樸實、孝順、有愛心,這是所有人對他的評價,他孝敬母親的故事被當地人傳為佳話。
張偉,今年46歲,渦陽縣誌願者協會志願者,在家照顧母親的同時還抽空參加協會各項志願服務活動。他84歲高齡的老母親名叫魏彩俠。年輕時是一名戲劇演員,與丈夫相識結婚後,一直在安徽生活。父親去世後,母親就跟著女兒一起生活。母親患病之前,張偉在上海和朋友創業,做得還不錯。可惜天不遂人願,由於母親以前遇到過車禍,頭部動過手術。加上2015年因中風引起的半身不遂後遺症,現在處於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狀態。張偉回憶,那個時候他所在的公司正處於上升期,工作收入很可觀。
為了更好地照顧母親,張偉放棄自己的事業,2019年從上海回到渦陽縣閘北街道桑樓行政村張大自然村的老家,一心一意當起了母親的專職陪護。3年如一日,張偉每天的生活,就是圍繞著母親忙前忙後,把老人照顧的體體面面,乾乾淨淨的。每天早上,幫母親擦洗身子、捏捏手腳,再去買菜、做飯。母親喜歡吃麵條、餃子、雞肉等食品,張偉變著法子給母親做各種口味,不會的就從網上找來食譜學習。
“在我看來,這都是天經地義的。她養我小,我養她老。”張偉説,現在他感覺母親的思維回到了孩童般,他就像在照顧一個小孩。張偉説,母親常常發脾氣,有時把吃的東西吐出來。有時候,母親會在半夜兩三點吵著鬧著要出去。“娘,這是半夜,好好睡覺好不好,等天亮了就帶你出去。”有時候,張偉給母親洗腳剪指甲,她會各種哭鬧。只要張偉不在身旁,她就會大叫“小波”,張偉總是溫柔地答應著母親、哄著母親,讓她安心。在張偉的心裏,母親的一舉一動和當年小時候的自己重疊在一起,不會不耐煩,更不會惱火。母親已經對張偉形成了依賴,同時張偉也成了母親的依靠。
從城市回到老家生活,剛開始的時候,張偉還不太習慣,有時候也會心煩意亂,後來逐漸適應了農村的生活。他把家裏的老屋、院子收拾成母親年輕時喜歡的樣子。他説,這也是對老人的一種尊重。他還在院子裏種上了母親喜歡的花草,母親節那天,他從院子裏摘下幾朵月季花,送給母親。很多村民被張偉的行為感動,説“有這樣一個兒子,是母親最大的福氣。”張偉説,能和媽媽一起變老,能多陪伴媽媽幾年時間,對於自己來説也是一種幸福。
不但有孝心,還有愛心。故事回到2013年,春節期間,為活躍節日氛圍,豐富鄉村體育文化生活,進一步提高群眾健身意識,增強村民身體素質。張偉帶頭組織、張玉海、張玉磊等一批青年代表捐款捐物發起“迎新春籃球賽活動”……十年如一日,籃球賽每年都如期進行,全村老少爺們積極參與,不僅增強了群眾們的體魄也增進了感情,更增加了群眾們的凝聚力。為鄉村振興,豐富農村精神娛樂起到模範帶頭作用。2019年回到老家,張偉加入渦陽縣誌願者協會,成為一名志願者協會一名會員,在家照顧母親的同時還抽空參加協會開展的各項志願服務,積極參加保護環境、關愛老人、關愛留守學生、助力疫情防控等志願活動。
張偉,用實際行動演繹“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用孝心為癱瘓母親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他的孝心感動了鄉鄰,身邊的人都把他當作學習的榜樣。張偉常説:“父母養育了子女,子女贍養老人、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媽媽在哪,家就在哪。所以照顧媽媽,也是一種幸福。”
滴水之恩,必當涌泉相報,舔犢之情跪乳之恩投之以桃,張偉雖是普通人做著普通的事,但他情真意切、無微不至、耐心細緻地孝老愛親的點點滴滴卻真真切切的打動著其他人。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像張偉那樣,堅守對父母對家人的責任和義務,懂得感恩,懂得報答,學會用真心待人,並且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平凡而又平淡的生活中,去傳承孝老愛親的美德,讓孝老愛親的明燈,能照亮更多的家庭,溫暖更多的人心。(文/天靜宮街道 張帥、岳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