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體
分享到 0

安徽工程大學學子三下鄉:聚焦鄉村振興,探究人才著力

為學習貫徹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指引奮力開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局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一中、二中等中央全會精神,踐行“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主題實踐活動。安徽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又紅又專隊于2022年7月底來到安徽省滁州市展開為期五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本次實踐活動以“三農工作視角下人才助力鄉村振興著力點探究——以安徽滁州市為例”為主題。

團隊行程第一天來到三城鎮天澗村,首先對村委會領導班子採訪溝通,對天澗村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天澗村通過引進安徽省農科院人才和養蝦養殖人才,在本村大力發展特色農業。

天澗村在黨建引領下,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大力實施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全面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紮實開展“六亮”行動,發展特色産業,依託萬畝“稻蝦共作”示範基地,聯合開發工廠化魚菜共生一體式生態系統,“一水兩用,一田雙收”,因地制宜發展水稻種植與小龍蝦養殖有機結合的生態高效迴圈農業生産模式。

團隊成員在稻蝦共養基地實地觀看

黨建引領+人才發展+産業打造,促産融合壯筋骨。天澗村通過發揮産業帶動作用,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在“黨建+人才+項目”的強力助推下,天澗村村集體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開啟加速度、走向高品質。天澗村將充分發揮優勢産業示範帶頭作用,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規模,穩定走“生態美、産業興、百姓富”的發展之路。

團隊為了加深對人才發展與鄉村振興的理解,團隊于行程第二天來到中國農村改革開放第一村——小崗村進行調研。小崗村取得的一系列成就,離不開曾經的大包乾帶頭人,離不開敢擔當肯吃苦的沈浩,這同時也與主題契合。

團隊成員在大包乾紀念館合影

團隊來到大包乾帶頭人嚴金昌家中,對其家人進行簡單採訪

團隊第三天來到滁州市舜山鎮林橋村,團隊首先造訪了林橋村兩委會,在村委書記劉宏燕帶領下,團隊成員參觀了村史館,了解了林橋村基本情況、發展歷程和取得的各項榮譽,讓成員由淺入深地感受了林橋村作為皖東明珠的成就。

團隊成員觀看林橋村村史

林橋村是安徽東部唯一從事花木生産的專業村,全村有22個村民組,42個自然村莊,1100戶,人口4300多人。現有苗木花卉近1.1萬畝,約佔全村面積的90%,擁有1500畝水面,在2020年11月,入選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産業億元村名單。

近年來,林橋村構建堅強黨建引領聯盟,設立村企聯合黨支部,該村還設立林橋經濟人支部,培養了一支500余人的苗木花卉經濟人隊伍,該村積極探索“企業+村集體+農戶”及投資入股等多种經營模式鼓勵支援苗木花卉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帶領村民連片種植、規模經營,與鎮龍頭企業百思德公司聯建“精品苗木花卉園”帶動村集體經濟年增收,以人才引進與網際網路+電商業務,大力發展苗木花卉特色産業。

團隊成員合影

在行程的最後,團隊走訪了自2021年10月以來,共青團滁州市委員會為深入貫徹招才引智品質突破年活動有關要求,厚植學子家鄉情懷,促進大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幹、健康成長,統籌安排滁州籍在校大學生兼任鄉鎮街道團委副書記,並連同開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讓理論在實踐中檢驗,得到了一系列較好反饋。

團隊成員與藍天救援隊一起開展防溺水宣傳活動

通過深入實踐調研,團隊了解了現階段國家新農村的新面貌,展示青年未來就業新途徑,促進青年了解基層、深入基層、服務基層。了解如何利用當地優勢吸引了大量人才返鄉,以及靈活多元的發展機制是如何運作起來的,從而找到系統化的人才吸引機制。因地制宜地利用好人才吸引機制,讓更多的青年人願意服務社會、奉獻家鄉。(文/張駿凡,圖/安徽工程大學通信工程203團支部)

相關新聞